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活路外交? 死路一條! 兩人權公約被聯國退回

活路外交再挨巴掌 我兩人權公約被聯國退回

2009-11-20

〔記者王貝林/台北報導〕馬政府洋洋自得的「活路外交」,又挨了「一個中國」 一記耳光!馬英九總統人 權政見中堅稱要落實的「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立院今年三月底審議通過,五月十四日經馬批准後,透過友邦連署欲將 批准書送至聯合國存放,但遭聯合國以一中為由拒絕。

6月15日 即以一中為由回函拒絕

聯合國秘書處在六月十五日回函表示,依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內之唯一合法代表」,因此無立場接受存放我兩公約的批准書。兩公約遭退回案,外交部日前已以查照案送至立院,並排入今日院會報告事項。

民進黨批 馬的外交休兵徹底失敗

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柯建銘昨批評,國民黨吃了中共那麼多年的虧,馬英九到現在卻還看不清中共的本質,以為外交休兵就能讓台灣外交活路大開,搞得台灣在國際裡外不是人;馬的無知,從此次歐胡會聯合聲明中台灣關係法「不見了」,就可得到印證。

這兩項人權公約是在一九六六年就已通過,我國隨即於隔年簽署,但一直未完成批准及存放批准書的手續。一九七一年退出聯合國後,又因多年戒嚴而未處理。直到今年三月底立院通過後,馬才於五月中批准,委託帛琉等四友邦連署送至聯合國秘書處並獲收件。

由於前年、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我通過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後,送件至聯合國存放時,隨即被依上述「一中原則」退回,外交部此次對兩公約未 立即被聯合國退件,一度還沾沾自喜,認為是活路外交政策上的一大進展;但六月十五日聯合國回函,同樣依「一中原則」打回票。

外交部在給立法院的查照案文中,強調「鑑於國際政治現實」,我國的兩公約批准書送交聯合國存放「確有困難」,但為彰顯政府保障人權並落實兩公約內涵的決心,將配合兩公約施行法,於二年內完成相關法令的制定、修正或廢止作業,期與國際人權體系接軌。

據悉,馬英九將在十二月五日宣布,兩公約施行法訂於十日世界人權日當天生效,並將在二年內讓兩公約精神及規定完全入法,繼續宣示落實兩公約規定的決心。

(本文轉載自:自由電子報)

氣候變遷會議拒台 綠批外交休兵變休克

2009-11-17

〔記者許紹軒、李欣芳、曾韋禎/台北報導〕台灣參加APEC會議,台灣領袖代 表連戰卻未受邀參與前天 的氣候變遷會議,外交部常務次長侯清山昨天在立法院答詢說,外交部透過書面與口頭兩種方式傳達關切之意,但朝野立委都認為政府立場太過軟弱,立委周守訓指 出,外交部不能隨便喊兩句,應該要「抗議抗議再抗議」!立委張顯耀也說,外交部對這個事件的處理不佳,應在一週內完成檢討報告並送交外交及國防委員會。

民進黨昨天也直指此事主因在於中國作梗,也證明馬政府一廂情願與卑躬屈膝的外交政策,根本無法換來台灣外交空間與兩岸和平。民進黨立委也抨擊,即便馬政府已極度傾中,台灣也未能因此走入國際社會,政府應大動作抗議。

民 進黨發言人蔡其昌反問馬總統,說要為台灣外交找活路,但到目前為止到底找出哪條活路?蔡其昌表示,從東協、氣候變遷會議、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 組織,台灣都無法參加,而台灣無法參加的主因就是中國作梗、反對、持續打壓。在馬政府的外交休兵政策下,台灣主權快速流失、台灣在國際社會被邊緣化,外交 休兵成了外交休息、外交休克!

蔡其昌強調,一廂情願的和解不是真正的和解,卑躬屈膝的外交政策,不能換來台灣的外交空間與兩岸真正和平,馬政府應以更積極、更靈活的策略捍衛台灣主權,真正為台灣外交找出一條活路。

面 對朝野立委排山倒海的質疑,侯清山說,負責召集氣候變遷會議的澳洲,在前一天已對台灣說明,我方也表達嚴重關切,並未默認。由於這個會議是十二月在哥本哈 根舉行的UNFCCC締約方大會的會前會,並不屬於APEC架構下活動,台灣因為不是UNFCCC會員,所以沒有受邀。

立委蔡煌瑯說,我國領袖代表連戰對這件事不吭聲,就連外交部也只表達遺憾,這樣會向國際傳遞錯誤訊息,「以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外交部表達遺憾等於默認!

周 守訓則說,台灣可以為全球氣候變遷提供看法,就算不能參與,也可留在現場了解會議內容,外交部對台灣遭到這樣的對待,「這樣喊兩聲都沒了」,「應該要大動 作抗議,別人才會重視你的存在」。他氣憤不平地說,如果是政治議題或敏感性組織就算了,偏偏氣候變遷是與全世界人民有關的事情,外交部應該要「抗議抗議再 抗議」!

(本文轉載自:自由電子報)

馬賣台危機

2009-11-19◎ 黃帝穎

歐巴瑪與胡錦濤在北京舉行會談,重申「一中政策」,雖於聯合記者會中,歐巴瑪提到三公報和台灣關係法,但由於中國不承認美國台灣關係法,因此美國基於尊重中國的立場,在官方聲明上,把台灣關係法刪除。

對 美國而言,台灣關係法的法位階與拘束力,皆高於三個公報與歐巴瑪所稱的「一中政策」,台灣關係法是美國國會所通過的法律,基於民主法治國家「依法行政」的 要求,美國對台政策,當然受到台灣關係法的拘束,美國總統也不例外,依據該法,必須提供台灣安全所需之防禦性武器,而三個公報僅為政策宣示,並未具有法律 效力,就法律意義而言,歐巴瑪應堅守台灣關係法並受其拘束,而中國不承認台灣關係法,只是彰顯中國法治落後,未能理解世界民主國家國會通過法律的民主法治 價值罷了。

但美國政府配合中國要求,將聲明稿中台灣關係法字樣刪除,在法律上退守,即表 示馬政府的外交休兵政策,並未為台灣爭取到有利的國 際空間,就算用國人健康去交換而開放了美國帶骨牛肉,也未因此得到美國維護台灣主權的表現與作為,馬總統外交政策錯誤與對美談判失敗,導致台灣主權與利益 一再遭到踐踏,且在此次美中會談表現無遺,基於我國憲法「責任政治」精神,馬總統應向國人正式道歉,以示負責。(作者為律師)

(本文轉載自:自由電子報)

馬總統,你怎麼還有心思忙選舉?

2009-11-17

現在的台灣即使不能以四面楚歌來形容,稱之為危機重重絕對不為過,這些危機有 的來自國際政經大情勢的 挑戰與變化,有的來自台灣本身國家競爭力受到各類因素影響相對不令人滿意;面對這些嚴峻的滔滔巨浪衝擊,台灣的掌舵者對外、對內缺乏正確的領導,尤其是重 重危機中的最大危機。但是,我們的馬英九總統最近都在忙什麼?他的所思所想又把什麼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翻翻馬英九的行事曆,自從十月十七日 國民黨全代會就任黨主席後,第二天密集的下鄉輔選行程隨即展開,連金門離島都不忘搭乘空軍一號去為國民黨候選人站台拉票,本週三上班日他要把中常會搬到屏 東去壯聲勢,可以預見直至十二月五日投票日前,這都將是馬兼主席的興趣所在。問題是,在一陣振臂「凍蒜」聲中,以及新的選舉支票又一古腦兒出籠之際,我們 的國家究竟行進到了何種境地?這些政客的言語又對台灣的處境有什麼實質幫助?國民黨奪得政權的主要目的是治國以福國利民?還是繼續選舉只圖穩固一黨權位? 馬總統並沒有給國人一個起碼的說明與交代。

其實,對於曾經在去年對馬英九主政寄予厚望的人來說,馬英九現在是沒有資格再 出來開承諾、下保證 的。他的六(經濟成長率)三(平均國民所得)三(失業率)大選口號現在安在哉?開放中國客旅台將帶來每年六百億元商機及四萬名就業機會的泡泡,在旅行業最 近公開表態將拒接中國削價團後,已經確定是為騙票;政見白皮書上白紙黑字寫著將與各國洽簽FTA,到現在無一兌現,卻瞞著國會與美國密簽牛內臟、絞肉進 口,國民健康與國家利益為之蕩然;甚至昨天上午金管會在立法院隻字未提,下午就與中國偷偷摸摸換文,金融監理MOU居然在「台灣方面」與「大陸方面」的矮 化格局下閃電簽署,這種白賊政客、吹牛政權,處處與民為敵的政府,還有什麼臉皮向人民要票?

外交休兵以開創活路外交是馬英九的重要涉外政 策,他不斷告訴台灣公民當前的對中與對美關係都處在前所未有的良好狀態,但擺在大家眼前的事實是,在新加坡APEC場外舉行的氣候變遷會議,包括美中在內 的十九國領袖全席與會,唯獨台灣的領袖代表被排除在外,甚至美國參加的「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將由亞洲四國擴大為八國,台灣依舊因為中國因素與 之無緣,這些血淋淋的國際空間宰殺,從未因馬英九自我感覺的兩岸氣氛緩和而改善,馬英九特使連戰居然一派雲淡風清以這是聯合國議題視為理所當然,只顧著與 胡錦濤大搞黨對黨國共對話、對台促統,全未見他與區域各國政要達成任何雙邊努力與突破。隨之抵達中國訪問的歐巴瑪,至今言論被敏感察覺只見三公報未提台灣 關係法,請問馬政府治下的中國關係、美國關係究竟好在哪裡?

做為一個國家領導人,身處千頭萬緒、龐雜險惡的國政困難中,即使無法立即撥雲 見 日否極泰來,至少必須讓人民信服其具備運籌帷幄、掌握全局的視野,也有充分認識這是他坐在國家元首大位上的頭條要務。但是,我們的這位馬先生在專職總統的 十七個月因為錯誤的領航,把台灣的籌碼消耗殆盡,失去了應有的尊嚴與地位;自接了黨主席後,他甚至把總統責任丟在腦後,無視國事如麻,竟然無知自己已是票 房毒藥的現實,還把大部分的精力耗損在舟車勞頓的輔選上。令人詫異的是,年底佔一半人口的五個直轄市並無選舉,在十七個縣市選區已擁有十四個執政縣市的國 民黨,多一席少一席有這麼緊急嗎?馬英九竟分不清國際戰略與地方版圖的輕重緩急,這豈不是一個目光如豆、對外無招的真正行動鎖國者?

這個國家真的很可憐,如果民主的意義在台灣只剩下選舉,選舉後的目的是要迎接下一場選舉,這樣的民主成了政客爭權奪利的小圈圈遊戲,又與二千三百萬人何干?馬英九把民主實踐成空有皮囊的木乃伊,他是台灣民主的罪人,應該受到全體選民的唾棄。

(本文轉載自:自由電子報)

台灣人繳稅 中國人享受! 中生來台 學費將相同



2009-11-19









學歷認證後… 就業更困難
2009-11-19


教育部宣布將採認中國學歷,讓偷跑者就地合法。圖為民進黨立院黨團日前以推倒大型骨牌的方式,凸顯承認中國學歷的嚴重性。(資料照,記者王敏為攝)

〔記者楊久瑩、林曉雲、李欣芳/台北報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表示,台灣的教育產業已供過於求,開放陸生來台,將威脅本地人的就業機會;且因以前偷跑取得中國學歷的台灣民眾,也將可回台就業、考公職,對就業市場勢將造成排擠。

蔡英文:排擠本地人

佛光大學工學院院長黃仲陵表示,該校資訊系今年應徵一名助理教授,結果來了四十多名博士搶缺,政府同意採認中國學歷後,拿著中國大學學歷的台生,勢必回流和本地生一起搶食教職缺,本地學生應有所警惕。

多 位立委更擔心國家考試會因此淪陷,嚴重影響國人參與考試及服公職的權益,考選部長楊朝祥昨強調,「非台灣人民不可能開放國考」,因公務人員考試依法須具備 中華民國國民身分才能報考,專技人員考試雖可以開放外國人報考,但在兩岸關係條例中規定,大陸地區人民並非外國人,也非中華民國國民,自然不可能開放報 考。

不過,楊朝祥指出,依目前國家考試相關規定,只要教育部未來認可了中國四十一所學校,包括台灣人民取得中國學歷,或大陸配偶取得台灣公民身分,他們的學歷都符合教育部的認證,都可參加國考。

考選部將提升鑑別度

楊朝祥強調,就他了解,目前台灣符合教育部新規劃大陸學歷認證資格的人應該還不多,考選部也會提升國考鑑別度,選出適才適所的人。

蔡英文說,教育部對於中國學歷的採認,要用什麼標準與機制,才能夠確認中國的教育水準已達到台灣可採認的程度,牽涉到兩岸教育體制開放程度與思想自由程度的不同,民進黨執政時期處理這項問題非常謹慎與小心。

此外,針對是否限制國考應考人的年齡及次數,楊朝祥回應,考選部雖展開研議,但尚未成為政策,雖然國外有不少國家限制應考人的次數及年齡,但限縮人民應考權益在台灣推動上確有困難,他個人認為「不應該限制」。

(本文轉載自:自由電子報)

沒繳稅同享資源/陸生與私校生繳同樣學費 不公平

2009-11-19

〔記者陳怡靜、黃以敬/台北報導〕教育部宣布明年將開放陸生來台,第一年雖然 只有開放兩千人,但陸生 學雜費該怎麼收?因無明確標準,讓私校一個頭兩個大。更可議的是,陸生及家長未在我國繳稅,卻能與我私校大專生繳一樣的學費、同享學校資源,對八十多萬私 校生及辛苦納稅的家長非常不公平。

政府每年補助大專校院高達近五百億,三十三所國立大學就要約二百五十億,至於三十四所私大,依據學生數及評鑑績效則每年獎補助約三十三億,每校約兩千萬至一億五千萬不等;技職私校獎補助款則達約三十八億,若再加上學雜費減免等相關補貼,官方一年補助最高可達近七十億。

根據教育部規劃,陸生就讀公立學校需收取私校費用,就讀私校則不得低於私校台灣生。部分學生擔心,就算中國陸生是外加名額,但未來國內學生可享有的教育資源及官方補助經費,勢必會被稀釋,就算是私校,陸生也沒道理與本國生繳一樣學雜費,這太不公平。

私立技專校院協進會理事長、嶺東科技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台灣的大學有政府經費挹注、家長納稅,陸生若來台,收費肯定要比台生高,「國立學校問題還不大,但私校收費不一,就可能成為大問題!」

遠 東科大教務長夏郭賢也認為,教育部應訂出學雜費統一增額比例,再讓各校各自規劃收費。但他不贊成比照外籍生,因國內大學對於外籍生收費標準不一,陸生的特 殊身分恐引發更多疑慮。另名私校教務長則強調,陸生事涉敏感,包括課程人數與宿舍規劃等,大學得特別審慎、避免排擠台生。

一名私校校長則說,中國明年有一千一百萬名學生參加大學考試,但只有五百萬人有機會進大學,「台灣肯定有陸生市場,但收費不一,也絕對有可能亂成一團!」教育部應儘快規劃配套方案,陸生學費必須比台生高,「陸生在台灣沒有納過稅,多收學費是合理的」。

(本文轉載自:自由電子報)

採認中國學歷 擬溯自86年

2009-11-19

綠委痛批吳清基媚中

〔記者林曉雲、曾韋禎、胡清暉、陳怡靜/台北報導〕教育部初步規劃採認中國學歷溯及既往的時間點是民國八十六年十月之後,也就是前教育部長吳京任內公布大陸學歷採認與檢覈辦法後,拿到中國北大、清大等四十一所大學學歷者將獲得承認。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批教育部長吳清基媚中,只要人民用選票作出選擇,民進黨團的防線就有機會往前推進。

教 育部另也規劃溯及既往的兩個備案,分別是自八十一年及八十七年,八十一年是因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開始施行,八十七年則是因為監察院調查糾正,使大陸學歷採 認與檢覈辦法施行後,政府仍未承認中國的大學學歷。三案將並陳到公聽會廣納各界意見,教育部將組成專案小組審議認可學校名冊。

私校憂心加速倒閉

佛 光大學理工學院院長黃仲陵悲觀表示,以前不承認中國學歷,都有台生偷跑到中國唸書,現在要承認中國學歷,加上中國政府也會給予台生獎助學金、採計大學學測 等誘因,台生外流中國情形一定會更嚴重,陸生來台灣也會挑學校,將加速台灣後段私校的倒閉危機,國內大學應該有所警惕。

私立技專校院協進會 理事長、嶺東科技大學校長陳振貴也擔心,承認中國學歷恐導致「台生赴中」多過「陸生來台」,那大學就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台商子女可能是最大宗赴中國讀 書的學生,光是大上海地區台商就有約六十萬,不容小覷。」他認為,兩岸需要管控機制,「兩邊教育部得談好,『陸生來台』至少得是『台生赴中』的四到五 倍。」

台大盼有審查配套制度

台大教務長蔣丙煌則認為,純粹從學術考量,本來就應該溯及既往,外界若有所質疑,可以加上審查制度來配合,台大對自己的教育品質有信心,可吸引優秀陸生來台,不擔心人才外流,但目前僅開放台大申請核定名額的二%,「限制太嚴格、名額太少」,希望逐步開放更多名額。

吳京部長任內曾擬定大陸地區學歷檢覈及採認辦法,承認中國高校學歷,引發社會譁然,不只在野黨有意見,執政的國民黨中央也高分貝批判教育部,當時的李登輝總統緊急喊停,無限期暫緩此政策。

這次開放承認中國學歷、中生來台就學是馬英九的競選政見。在外界的高度疑慮下,教育部承諾絕不會承認中國的醫事相關學歷。但過去鄭瑞城主政下的教育部,傾向不溯及既往;現在的吳清基則改而傾向溯及既往。

(本文轉載自:自由電子報)

高學歷失業潮

2009-11-19◎ 劉競明

教育部長吳清基宣布政府即將承認中國「九八五工程」之後的四十一所重點大學之學歷,且可溯及既往。

若 單憑一紙證書如何鑑定其真偽?教育部如何向對岸政府高等教育部調閱並查證其申請人從中國「高考」分發入學以後在大學及研究所就讀之成績單?如何審慎查核台 生或陸生在該段學習期間,是否真正在該校就讀?又如何證明該項成績單不是教務處偽造的呢?任何物品要成就「山寨版」很容易,且物美價廉!但是辦教育及招生 培育人才,絕對不能用「山寨之心態」,考選部聲稱陸生未來不能考國家公務員或專技人員考試,這是推託權責之外行話。

陸生明年進口國內研究 所,最快約五年就可以獲得國內頒授之「國家法政博士」或其他專業博士,他們可以進入大學任教亦可赴民間機構任職,如何能夠不影響國內學子的工作機會呢?筆 者的判斷,中西醫學歷之承認,一旦成為「氣候」,在兩岸「和平發展」的口號下,遲早也將成為兩岸「和諧社會」與政治號召下之「犧牲品」。這些陸生教授員額 未來將愈來愈多,當「量變造成質變時」,國內的公共政策與高層決策那裡會不會隨之轉向呢?(作者為醫師)

(本文轉載自:自由電子報)

台灣學生出走潮

2009-11-19◎ 高焜源

之前馬政府為何突然說要開放中生來台?不是已經達成大學院校退場機制的共識嗎?一旦開放,不就是給了大學院校退場機制一巴掌嗎?原來信誓旦旦不承認中國學歷的問題才是主角,如今夾帶開放中生來台過關,台灣高等教育的亂景,真是不堪設想。

以 開放中生來台換取承認中國學歷,對台灣高等教育而言,是割肉餵狼、得不償失的事。既然承認中國學歷了,那麼許許多多本來考不上台灣一級大學的學生,在中國 優待台生的狀況下,他會選擇進入中國的一級大學?還是留在台灣的二級大學?依此類推,三級、四級大學的準學生,在考慮兩邊消費高低的情況下,會選擇消費高 的台灣次級大學,還是選擇消費比較低的中國次級大學呢?反正,以後這些次一級的學校也會被承認,不必擔心。這樣看來,台灣除了一級大學以外,其他大學都是 岌岌可危了,這是開放中生來台就能解決的問題嗎?而到時候,大學院校的退場機制剛好派上用場,卻是政府拿來推卸承認中國學歷責任的最好藉口。

更有甚者,採認中國學歷既然還可以溯及既往,不是教育的最差示範嗎?它等於在宣示:違規的是可以原諒的,守規矩的是自討苦吃的。這還能推動品德教育嗎?馬政府的說一套做一套原則,在此又得一明證。(作者為大同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本文轉載自:自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