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天是九月二十日剛好是馬英九上任半年,這半年來台灣的主權遭到矮化,人權自由受到政府的侵犯,總統大選前馬英九不斷強調的經濟政策沒有一項是做到的,反倒 是政府國債越借越多,國債已經達到了4.54兆新台幣的歷史新高,平均每個國民要背負52萬債務。在經濟蕭條萬物齊漲的現在,馬政府想到的新政策是:發放 消費卷。
其實,發放消費卷不算是一個新的創意,在亞洲1999年日本就發放過消費劵,而本站也在選後首先提出退稅振興經濟的主張。然而,如 今的經濟環境又和今年六月時不大相同,馬政府的顢酣與傲慢已經使台灣錯過了許多的機會,現在才推出消費劵,無非是走投無路下才願意勉強採納嘉言。
我們可以說現在發放消費劵的政策是為了掩飾這半年來政府執政的無能,在半年期限將至之前拋出的一個轉移焦點的煙務彈,試圖討好選民。
不過,願意聽從好的建議總是好事,但是這個政府偏偏不願意承認自己先前的無能,要執行別人的建議又要裝作是自己的主意,所以一件本來可以簡單發放現金退稅、濟貧的好事,變成了既複雜又麻煩的發放消費劵了。
發放消費劵究竟對於經濟有怎樣的幫助呢?
日本在一九九九年四月推出消費券,根據日本經濟企劃廳統計,此次發放消費券僅創造了約二千億日圓的國內生產總值,占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個人消費的○.一%,原因在於很多民眾把現金存下來,只用消費券買東西,甚至有民眾拿消費券向店家換取現金,無法達到全面刺激消費的效果。
除 了推出消費券,一九九九年日本政府還實施減稅、將利率降至趨近於零等措施,從這年開始連續七年日本消費者物價都呈現負或零成長,顯示儘管日本政府祭出諸多 刺激消費措施,但日本民眾仍不敢把存在銀行的錢拿出來消費,因為他們不清楚長期的不景氣何時才會結束,民眾消費意願低落是經濟結構問題,而非消費意願問 題。
政院宣稱砸下829億增加0.64%GDP
行政院長劉兆玄表示「全部執行完畢以後, 消費券所發揮的效應,在經濟上預估可以增加0.64%的GDP。」為了挽救明年經濟,行政院砸下829億元台幣推出3600元的消費券,而且人人有獎,希 望藉此刺激消費,預估台灣2009年GDP可望因此提升0.64%,顯示政府力守明年經濟成長2%的決心。
內閣政策推動繁複、效果誇大
由此可知發放消費劵的效果是有限的,相對於退稅能夠讓企業、民眾有多方面的利用資金,消費劵在運用和政策實踐上都是相對的複雜並且弊端較多。
而 且砸下829億真的能增加0.64%GDP嗎?姑且不論劉兆玄院長沒提出計算的依據,光從先前行政院一大堆的擴大內需、兩岸開放政策全都宣稱可以促進經濟 成長,但是實際上許多國際財經機構對於台灣明年的GDP都不斷的下調,這數據就十分令人懷疑只是另一個 ”玩笑話” 。
電視報導訪問劉兆玄打算如何使用消費劵,劉兆玄回答將捐給慈善機構,本站在此呼籲劉兆玄、馬英九,台灣已經被他們這個政府給治理的水深火熱、民不聊生,只是捐個三千六百元實在是不夠,要沽名釣譽的話不如將總統、內閣薪水捐給慈善團體,也算是替自己贖個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