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各校設政風,戒嚴幽靈徘徊校園


七十八年解嚴後,朝野有共識地廢除人二法,為了不破壞校園自主,政風人員設置條例也明定學校免設政風機構。

如今戒嚴的幽靈再度在校園裡徘徊,馬政府一上台便在五月廿六日發函給「總統府等主管機關及縣市政府政風機構等單位」,訂頒一份「機關、學校及公營事業機構兼辦政風業務人員設置原則」,要求各機構立即遴選行政人員兼辦政風人員,協助推展政風業務。

法務部長王清峰辯解為:校園依法雖不可設政風人員,但校園對財產申報、法令宣導、採購法等,確有必要了解相關知識及需求,需有人負責相關聯繫、宣導工作,因此才要求校園擇才兼任。

但是試問如果僅僅是所謂的法規宣導,平時校園就有相關人員在負責,難道沒有政風人員學校之前的財產申報、採購就都違法、出錯嗎?

政風人員的設置就是對於人權自由的侵害,絕不是王清峰一句公文誤批用詞不妥就可以帶過的,法務部應該立即察明全國機關學校目前執行的程度,並且將之糾正回來以示負責,同時安國人之心。

人二復活?法部令各校設政風

2008-11-22 中國時報 【何醒邦/台北報導】

法務部五月廿六日發函各公家單位,要求現行沒有設置政風人員的學校、機關、公營事業機構,應選派職員執行政風工作。民進黨立委痛批,此舉不僅有違母法,且未來學校、機關變成無時不刻都有「藏鏡人」在監控,讓民主大走回頭路,要求法務部應立即停止。

戒嚴時期,國家公權力遭長期濫用,曾有執行「人二法」之「人二室」,專門從事暗中蒐證、或密告上級的工作,凡人民的一舉一動皆受監視,並縱容情治單位介入人民生活。

五月底頒布 藍縣市應已完成

五二○馬政府上任後,法務部卻在五月廿六日發函給「總統府等主管機關及縣市政府政風機構等單位」,訂頒一份「機關、學校及公營事業機構兼辦政風業務人員設置原則」,要求各機構立即遴選行政人員兼辦政風人員,協助推展政風業務。推估時程,各機關早已完成。

民 進黨立委賴清德、王幸男、陳亭妃昨與台南市議員陳宗彥共同召開記者會,批評戒嚴時期監控民眾言行的人二制度復辟,法務部應立即停止。賴清德說,依據九十三 年三月一日施行的「政風機構人員設置條例」第十一條規定,民意機關、軍事機關以及公立各級學校不適用設置政風人員,痛批馬政府走回頭路。

王幸男表示,「政風機構人員設置條例」與「機關、學校及公營事業機構兼辦政風業務人員設置原則」相互矛盾,有違法律優越原則。陳亭妃則反諷,訂頒此政風業務人員設置原則的時間點就在新政府就任的第六天,馬政府的經濟效率不高,打小報告的效率卻特別高。

人二法早廢除 明定學校免設

揭 露此事的台南市議員陳宗彥則表示,七十八年解嚴後,朝野有共識地廢除人二法,且為了不破壞校園自主,政風人員設置條例也明定學校免設政風機構,但現在法務 部竟以一紙行政命令,要求各級公家單位,「只要沒有設置政風人員的,現在都要有,」根本是戒嚴、威權復辟,心態可議。

陳宗彥說,就他所知,國民黨執政的縣市大都早已遴選完畢,而民進黨執政的縣市大多不予理會、沒有積極處理。他不解指出,依照「政風人員」的專業性及素質,把政風人員的資格下放到各機關、學校職員的身上,那麼兼任政風業務的專業性足夠嗎?

該設置原則也指出,為慰勉兼辦人員之辛勞,主管機關可參照「政風人員獎懲標準表」予以獎勵,又可分為一般性的通案獎勵、與「發掘或預防」性的專案獎勵。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人二復活?王清峰坦承 公文用詞不當

〔記者王貝林/台北報導〕對於法務部發函機關、學校要求校園設兼辦政風人員被批校園人二復活,法務部長王清峰昨日坦承作業疏失、公文用詞不當,強調相關人員兼辦的僅是聯繫宣導工作,絕不會做政風查核工作,已責成政風室加速修改相關公文規定。

民進黨立委賴清德日前召開記者會,質疑馬英九上任沒幾天,法務部就訂頒「機關、學校及公營事業機構兼辦政風業務人員設置原則」,要求原依法不必設置政風單位的學校等機關,自行遴派兼任政風人員,無異「人二室」復活。

賴 清德昨在立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以此質問王清峰,王清峰坦承疏忽,確在五月二十一日上任隔日誤批准此一公文,在賴清德召開記者會後緊急了解,認為校園依法雖 不可設政風人員,但校園對財產申報、法令宣導、採購法等,確有必要了解相關知識及需求,需有人負責相關聯繫、宣導工作,因此才要求校園擇才兼任,但絕不會 去做政風查核工作。

王清峰強調,該公文內容確有問題,已在加速檢討修改,不會有「人二復活」的問題。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治標不治本,馬救失業 畫餅充飢


頭痛醫腳腳痛醫頭,滿嘴美麗願景卻無法達成

行政院昨天推出了擴大型就業機會方案,行政院承諾在未來四年內會提供四十五萬六千個工作機會。

其實馬政府至今已經提出了非常多的計畫,一下子要擴大內需一下子要救濟近貧,然後要四大基金就股市,接著還要發消費劵,現在又要擴大型就業機會,四年內要提供四十五萬六千個工作機會…。

這些計畫每個乍看都是立意良好、規模宏大,但是實踐的情況如何呢?
以勞委會為例:先前的勞委會推出「立即上工計畫」推出一萬名就業機會,結果至今只達成了一成左右約一千多人就業,現在勞委會又說計畫大鬆綁,名額無上限、資格不限,而且申請到明年年底。

其他還有像:近貧方案電腦選號該救的沒救,不該領錢的人領錢…等,可以說馬政府所謂的博士內閣只會滿嘴的空話,在推動國政上卻是毫無辦法。

以 這次的擴大型就業機會方案,行政院四年內要提供四十五萬六千個工作機會…,四十五萬六千個工作機會?主計處公佈十月台灣失業人數為四十七萬六千人,按照行 政院這樣的規劃台灣在四年內就可以把失業率降到1%以下,馬英九的633競選承諾中的失業率降到3%可能還定太高了,問題是可能嗎?

只 要稍具常識就可以發現這樣的目標是做不到的,那麼現在馬政府提出這樣的承諾是因為他們不具常識嗎?當然不是!畢竟劉兆玄內閣是所謂的「博士內閣」不可能連 常識都沒有。那麼我們只能認為九劉內閣認為人民都沒有常識,不管他們提出什麼的荒謬措施都會照單全收一律相信,這就是執政的傲慢、菁英的傲慢。

目 前台灣的失業問題除了國際因素以外,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傾中政策下台灣資金西流造成製造業離開台灣,製造業比起研發、營運、管理能夠提供的就業機會多的多, 製造業的消失正是造成目前失業率節節上升的原因,也因為如此聯帶的影響到國內其他產業的消費人口,不解決這些問題只用些枝微末節的方法想應急是本末倒置而 且事半功倍。

政院擴大就業方案//即興式救失業 勞團搖頭

〔記者黃維助、洪素卿/台北報導〕在馬總統一聲令下,行政系統馬上轉化成搶救失業大軍,在一天的「檢討修正」後,就為台灣在民國一○一年之前「生」出四十五萬六千個工作機會,如此驚人的超高效率,也引發外界質疑,這麼多的工作機會是怎麼「生」出來的?又要耗費多少銀彈?

4年要創45萬多職缺 要花多少錢

政 院昨天端出的擴大型就業機會方案並非新菜色,而是調整短、中長期就業方案,並結合未來四年的擴大公共建設方案。至於要耗費多少銀彈?政院還沒有答案,僅確 定擴大公共建設四年四千二百億元額度將上修;行政院長劉兆玄說,經建會報告稱將調整正在審查的擴大公共建設計畫,經費額度「可能高一點」,但要增加多少, 還不清楚。

劉揆指出,依原規劃,目前有兩個就業方案,一是短期就業方案,從今年底到明年六月底,可提供五萬六千個工作機會,另一個是中長期的九十八年到一○一年促進就業方案,可提供廿萬個工作機會,他已指示各部會,「儘量多找一些工作機會」,以因應未來的失業潮,愈早準備愈好。

立即上工計畫鬆綁 名額沒有上限

勞委會昨天就配合宣布「立即上工」計畫大鬆綁,不但名額不設上限,資格也不限原規定的已失業滿三個月勞工,只要錄用被裁員或資遣勞工即可適用,且申請截止日也由明年三月底延長到明年年底。

經建會副主委單驥還指出,會儘快檢討九十八年度的促進就業方案,「是否可以加大力道與幅度」,而短期就業方案部分,也會再檢討是否有擴大僱用人員的空間,特別是政府單位,諸如建檔、清潔美化、防治登革熱等工作。

除短、中長期就業方案外,政院更對擴大公共建設方案寄予厚望,劉揆昨指出,該預算開始執行後,至少可再增加十萬個工作機會。行政部門更樂觀評估,四年可創造的職缺最高可達廿萬;單驥表示,公共建設推動後,自然會產生就業效果。

因此,以極大化來估算上述的兩個就業方案及擴大公共建設方案,迄民國一○一年底止,最多共可創造四十五萬六千個工作機會。

勞工陣線:對目標族群 設計方案

對於馬政府即興式的就業促進政策,勞團猛搖頭。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指出,政府要先想清楚,面對現在四十七萬失業勞工,目前推出的計畫到底想要解決其中哪些人的失業問題?要專心面對目標族群來設計方案,而不是將計畫無限放寬、時間無限拉長。

孫友聯直言,「說實話,現在這種景氣,可預期企業從今年五月到明年都將會緊縮人力,不裁員就很不錯了,能夠釋出的新增職缺想都知道非常有限,勞委會所謂的名額『沒有上限』,不過是種美化數字的說法罷了!」

工總理事長陳武雄也形容立即上工救失業率形同「以感冒藥治肺癌,藥石罔效」,勞委會職訓局局長陳益民則強調,救失業要治標也要治本,重點是要給勞工一個維持工作的可能性。

勞委會昨天宣布的立即上工計畫鬆綁,除了上述名額、資格、期限全數放寬外,原本僅適用於有營業登記的民間企業,這次也放寬民間團體等單位提供的工作機會都可申請,企業依據該項計畫申請進用人員比例也提高到百分之三十,但仍以一百人為限,且派遣工作仍不適。

(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就業支票 恐淪為畫餅充饑

2008-11-28

中國時報【江慧真/特稿】

為力擋失業的骨牌效應,馬政府才上任六個月,已一口氣大膽開出了四十五萬六千個工作機會。在馬英九殷 切期盼之下,劉揆要求再提新數字,各部會下周又得加班,進行「紙上數字分配作業」;有部會私下坦承,之前光是交劉揆的「救工作雙方案」功課,包括兩個月、 半年、四年的短中長期計畫,就已經乾坤大挪移湊過一次數字了,這下要再交業績,屆時會不會大跳票,「真令人捏一把冷汗!」

救失業,屬執政者最大責任與必要任務。但馬政府口頭釋出高達四十五萬六千個工作機會,無論立法院要不要蓋章背書,不但未免顯得過度樂觀,也充滿了施政思維的三大矛盾。

劉內閣上任後,高度重視討論已久的「政府改造案」,要求研考會、人事局等定期跨部會,檢討公務員、臨時人員的員額控制和考核,考量新增的農業部、文化部、食品檢驗局等新單位後,訂下廿萬總員額門檻。政府同一時間,既要砍臨時工、又要拚命硬塞臨時人員,是第一個矛盾。

其次,行政院規畫年底前(十一、十二月)將釋出四萬六千個新工作,且鼓勵企業任用新勞工,政府每月補貼一萬元。但實施近一個月,達成率卻低到不行,公部門不到三成,工總承諾勞委會的五千個名額也大跳票;經建會昨天坦承「目標和成果確實有距離」,無非暴露了馬政府礙於現實,無視企業困境與政府期待完全衝突的第二個矛盾,淪於畫餅充饑。

例如紡織業昨與經部座談,就要求提高聘僱外勞比例,顯然不認為配合政府的政策實用

無論是四年廿萬的中期就業方案,或明年春天才可望過關的四年擴大公共建設的廿萬工作機會,馬政府的救失業時間表,全得等到民國一○一年才完成、一○二年才可堪檢驗,遠超過馬英九總統任期。短期就業已難達成,又加碼這兩大選前無法檢驗的支票,如此政策能否達成目標,當然惹人議論。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搶救失業 光畫大餅不能充飢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特稿】
2008.11.27 03:09 pm

馬總統十萬火急跳到前方充當指揮官,逼得後方補給不斷‘加碼’演出,但若只是數字大喊價,最後只怕又多了一張空頭支票……

金 融海嘯後,又將捲起失業潮,馬總統十萬火急預告行政院將「大型搶救失業計畫」,相關部會又是一陣傻眼。在各部會早已針對失業問題沙盤推演多時,馬總統忽然 又跳到前方充當指揮官,逼得後方補給不斷「加碼」演出,但數字大喊價如果只是畫大餅比賽,結果恐怕只是又多了一張空頭支票。

而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一接到馬總統的指示,原定的4200億擴大公共投資計畫預算立刻加碼到5000億,800億元說加就加。但依行政院計畫,相關因應失業預算最快要到明年3月立法院才能審查,何時通過更不確定,等到這筆錢可以用來救失業時,大概也要明年第二季以後了。

馬總統昨天是說要因應12月的失業潮,行政院卻提出了明年第二季以後的規畫,那從12月到明年第二季以前的失業潮,如何因應?也難怪相關部會要跟著畫出空氣大餅了。

其 實早在9月失業率公布,勞委會就看出情勢不妙,馬上端出「立即上工計畫」1萬名、「公部會臨時工作」等方案,但是方案才說出口,幾天後經建會就自動「加 碼」,自行宣布「立即上工計畫」增加到1.5萬名,當天勞委會主委王如玄還在立法院應訊,只好腦筋急轉彎,對於立委詢問,改口「現在是1萬名,但是周四可 能是1.5萬名」。

相關部會的促進就業措施才陸續上路,計畫執行績效還有待觀察,例如各部會允諾增加公部門臨時人員,才執行三成不到,工總原本承諾的5千個職缺,也以景氣不佳為由,用不到10人。

原先計畫還未及檢討,馬總統昨天又飛來一筆,行政院將在年底推出「大型搶救失業計畫」,但是到目前為止,相關部會還是來不及反應,想不到新點子,只好再將原來各項就業計畫預估數字再「灌水」,數字加碼再加碼,雖然政府不用花半毛錢,卻可能賠上威信。

失 業情勢惡化已在眼前,馬總統固然心急如焚,但是自己跑在前面,後面追趕不及,可能造成反效果。馬總統為了「633」競選支票跳票,已有前車之鑑,競選時提 出上任後每年創造4萬個就業機會的承諾,也可能再成話柄,此時如果又信口開河要行政院跟著畫大餅,只會加劇失業的民怨。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馬畫就業大餅 政院「無中生有」

2008-11-27

〔記者王寓中、黃維助、梁世煌/台北報導〕為拯救經濟,馬英九總統昨天一早宣示政府將推出較大的搶救失業計畫,原沒有計畫宣布新就業方案的行政院,緊跟著展開一整天「尋找」較大搶救失業計畫的大作戰。

馬新宣示 政院霧煞煞

行政院十一月六日提出短、中長期的「二○○九年至二○一二年促進就業方案」,每年投入約六十六億元,平均每年可增加四萬八千個工作機會,四年創造二十萬個工作機會;四年四千二百億元「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特別預算」也會釋出就業機會。

馬 總統昨接見國家建築金質獎得獎代表時預告,年底可能有失業潮,他已和行政院長劉兆玄通電話,政院會提出比較大的搶救失業計畫,「把能動員的資源統統拿出 來」。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稍晚強調,馬的說法確是新的宣示,希望政院在既有的促進就業方案基礎下,擴大規模,盡全力增加就業人口。

王郁琦表示,馬英九近來聽取很多來自產業界的訊息,面對經濟的險峻情勢,年底失業問題可能會非常嚴重。

至於搶救計畫要擴大到什麼程度?王郁琦表示,要由行政院進一步規劃,總之就是幫助更多的失業人口。府方則指出,馬談話中一句「把能動員的資源統統拿出來」,已經說明馬的決心。

急尋計畫 官員忙翻天

對 馬總統的「新宣示」,行政院起初有些一頭霧水,官員甚至說,目前沒有宣布新就業方案的計畫,因為原來的搶救失業計畫就是上述短、中長期就業方案,時程是到 民國一○一年,加上未來擴大公共建設預算通過執行後,會產生增加就業機會效益。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受訪的說法,也大致相似。

不 過,隨著外界持續關切馬總統口中的「較大搶救失業計畫」到底是什麼後,政院系統也跟著動起來,傍晚先由經建會主委陳添枝上陣,指政府不妨可擴大「立即上 工」就業補助規模,該計畫自十一月上路以來已有一千餘人受惠,預計至明年六月底接受補助的人可達一萬五千人,若成效良好,將在今年底前「評估」是否擴大舉 辦。

這樣還不夠,原本對於四千二百億元擴大方案能釋出多少就業機會,政院方面先是指稱數字還待估算,但昨晚,媒體開始接獲可增加十萬工作機會的評估數據,雖然這十萬數字與上述四年廿萬工作機會有部分重疊,但官員說,至少確定增加數萬個工作機會。

連夜估算 生數萬職缺

劉 揆昨天受訪時指出,政府已提出促進就業方案,短期在今、明兩年可提供近十萬個就業機會,而民國九十八年至一○一年的中長期就業方案,若加上民間大型投資計 畫,估計可創造廿萬人就業機會。不過,劉揆也坦言,今年全年失業率,經建會目標是低於四%,但要達到非常困難,可能要修正。

劉揆並表示,擴大公共建設投資首重時效,未來絕大部分由中央執行、推動後,主計處預估明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會止跌,由負轉正。

至於陸資來台問題,劉揆表示,啟動陸資來台時間表訂在年底,重點會放在投資生產事業或愛台十二建設,包括開放陸資資格、申請條件及業別種類,該開放的部分政府會先開放。

(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馬促推大型失業搶救方案

2008年11月27日

蘋果日報

馬英九昨接見國家建築金質獎得獎廠商時透露,他與劉揆通過電話後,希望政院提出大型失業搶救方案。中央社 圖片: 1 / 1

【綜合報導】因應年底可能出現關廠失業潮,馬英九總統昨要求行政院提出大型失業搶救方案,經建會表示將評估是否擴大立即上工計劃的補助規模。不過,勞團批評政府應先防範失業潮,而非放任企業裁員再浪費社會資源,推些舊酒裝新瓶的就業計劃。

新鮮人就業將擴大
馬英九總統昨接見國家建築金質獎得獎廠商代表時透露,經濟情勢險峻,年底可能出現企業被迫關廠產生的失業潮,他與行政院長劉兆玄通過電話後,希望行政院在十一月六日已通過的促進就業方案既有基礎上,擴大規模,提出大型失業搶救方案。


政院官員表示,政院已提出「二○○九年至二○一二年促進就業方案」,四年內可創造二十萬個就業機會。至於馬英九指示在現有基礎上擴大就業計劃,官員說,即將送到立院的四年四千二百億元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特別預算,包含很多公共建設,會釋出就業機會,但數量多少,還未估算。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昨晚說,「短期促進就業方案」本月上路後,已有一千多人上工,年底前將評估是否擴大就業補助規模。他指出,目前失業問題最嚴重的是社會新鮮人,大學及以上的失業率更高居所有教育程度之冠,而政府「職場體驗計劃」,今年度有三千五百個補助名額,鼓勵企業試用新鮮人半年,期間給予每人每月八千或一萬元補助,「這個部分應該可再評估擴大規模」。

勞團:非長久之計
自主工聯執行長朱維立說,在這種時候,政府應該優先防止企業裁員製造社會問題,另外所謂擴大公共建設也必須增加僱用本勞。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謝創智也說,擴大就業方案雖能在短期內搶救失業率,但絕非長久之計。

(資料來源:壹蘋果網路)

馬首次達成633,失業率6%


依據經濟部的數據,今年1至10月倒閉家數已經接近5萬家(工廠有3567家、公司有43936家)。
以前雖然每月都有中小企業倒閉,但是家數鮮少曾超過2千家,過去一年也頂多關個2萬家左右,超過3萬家都算是破紀錄。

   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林秉彬指出,大環境不景氣固然是主要因素,金融業不願融資則是掐住中小企業咽喉的「致命煞星」,所以,在中小企業生死掙扎的關頭,政 府若真心想要救失業,就必須要先讓企業生,要讓企業生,金融業不能再扮致命煞星,要扮企業救星,否則失業率很快就會跳到6%。

  工業總會理事長陳武雄也說,工總旗下9萬多家製造,近來紛紛叫苦連天,外有全球經濟大衰退,內有銀行「惜貸」、甚至是抽銀根,銀根吃緊,訂單減少,企業為求生存,不得不進行裁員,企業裁員,失業率自然升高。

  據了解,現階段企業裁員比例在5%至10%之間。若以一家中小企業平均雇用5個人來計算,台灣每月增加的失業人口超過3.5萬人,這是過去從來不曾有過的艱困現象。

選 舉期間,馬英九曾經說,愛台12建設每年將提供12萬人就業,如今,擴大公共建設特別條例4年至少4200億元的舉債也送了,算起來應該也有48萬工作機 會,可是這些工作機會哪裡去了? 馬政權還於前幾天提出擴大型就業機會方案,行政院承諾在未來4年內會提供45萬600個工作機會。那這樣加起來,未來4來有93萬6000個工作機會,可 是,為什麼大家都看不到呢?


中小企業協會:中小企業每月倒閉七千家

2008-11-28 工商時報 【譚淑珍/台北報導】

 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林秉彬說,從今年8、9月開始,台灣中小企業其實已經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每月倒閉家數超過7千家,若以一家中小企業平均雇用5個人來計算,台灣每月增加的失業人口超過3.5萬人,這是過去從來不曾有過的艱困現象。

 景氣冷氣團罩頂,中小企業理事長林秉彬與工業總會理事長陳武雄昨日異口同聲的發出史上超強「失業寒流」預報,他們說,如果金融業再抽企業銀根,年底將掀企業歇業潮,而馬總統的633政見,將以失業率破6%的方式達成。

 金管會主委陳樹今(28)日邀集工商團體與銀行業界,就行政院的「三挺政策」是否落實進行溝通。林秉彬與陳武雄呼籲,面對經濟冷氣團襲擊,政府除了要求金融業確實落實對繳息正常、營運正常的企業,不得縮減融資額度外,還應宣示凡是到明年底前到期本金,均自動展延一年。

 林秉彬指出,政府只要做出到期本金自動展延一年宣示,企業就會比較安心,也會比較願意投資,就會產生正向循環,否則,企業會怕借不到錢,而銀行也會怕借出錢,結果,就會落入「不管有錢、沒錢都不敢投資」的惡性循環。

 依據經濟部的數據,雖然每月都有中小企業倒閉,但是家數鮮少曾超過2千家,過去一年也頂多關個2萬家左右,超過3萬家都算是破紀錄,但是今年1至10月倒閉家數已經接近5萬家(工廠有3567家、公司有43936家)。

 林秉彬分析指出,大環境不景氣固然是主要因素,金融業不願融資則是掐住中小企業咽喉的「致命煞星」,所以,在中小企業生死掙扎的關頭,政府若真心想要救失業,就必須要先讓企業生,要讓企業生,金融業不能再扮致命煞星,要扮企業救星,否則失業率很快就會跳到6%。

 陳武雄也說,工總旗下9萬多家製造,近來紛紛叫苦連天,外有全球經濟大衰退,內有銀行「惜貸」、甚至是抽銀根,銀根吃緊,訂單減少,企業為求生存,不得不進行裁員,企業裁員,失業率自然升高。

 他說,就他所知,企業裁員比例在5%至10%之間。他因而認為,政府在進行「搶救失業大作戰」前,應該要先讓企業活下去,要讓企業活下去,就不能將企業營運的「血液」-資金枯竭,企業得以生存,才能真正救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