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鄭捷之外 政大劉宏恩:捷運公司真的沒有責任嗎?

捷運喋血事件,台北捷運當天的應對過程引發重視,對於外界質疑,台北捷運公司今(22)日表示,警方4分鐘內即抵達現場車廂,緊急按鈕運作正常。不過,政大法學院副教授劉宏恩今(23)日撰文質疑,521捷運殺人事件,捷運公司真的沒有責任嗎?
文章指出,意外發生之後,除了把焦點放在兇手的個人殘暴問題之外,同樣必須檢討的是捷運及相關職務人員的應變措施是否有問題。因為唯有檢討後者並且加以改善,才能避免日後再有人同樣受害。「我非常訝異所有媒體的焦點都是前者。難道這次事件中,捷運及相關職務人員的應變措施毫無可議嗎?」
劉宏恩也轉貼相關報導指出,根據捷運公司自己的說明:早在下午4時25分04秒就有乘客按下緊急對講機,司機雖然沒有聽到應答(可能因為按鈕的人已經去逃命或是被砍了),但是他從監視器畫面看到有異狀,所以隨即通報行控中心「好像有乘客大喊『拿刀』、『刺傷』!」
但是請問行控中心什麼時候才報警?捷運公司自己承認「26分52秒列車到站5秒之後,『列車到站5秒之後』(也就是26分57秒之後)才通報警方」!
文章說,請注意:早在列車到站之「前」,司機已經「兩次」」通報行控中心,可見得連司機都已經感到事態緊急。我想請問捷運公司:你們究竟有什麼原因非要等到列車「到站之後五秒」才去通報警方?司機已經兩次通報你們,而且清楚告訴你們乘客大喊「拿刀」、「刺傷」,你們還在等什麼?非得等到列車進站你們親眼看到滿地都是血才願意報警嗎?
劉宏恩指出,別告訴我:「反正才差兩分鐘不到而已」。按照兇手砍人捅人的速度,兩分鐘可以有多少人死傷?正在流血不止的民眾,提早兩分鐘送到醫院便是生與死的差別,你們知道嗎?
他說,最令他氣憤的是:捷運公司竟然還有臉跟記者講:「司機員、行控中心與站務員皆按SOP處理,一切都沒有問題。」-----按照SOP就代表一切沒有問題?請問你們的SOP當中有針對類似事件的處理程序嗎?你們和警方不是一再強調「這是第一次,所以沒有想到會發生嗎」?換句話說,你們的SOP裡面根本就沒有設定這種事件要怎麼因應!這樣子你們還敢強調「因為一切都按SOP處理,所以代表沒有問題」?
他強調,相信捷運公司和相關職務人員一定跟大家一樣,並不希望看到這次的意外發生。可是你們有職務在身、有納稅人的預算託付,所有乘客大眾的安全都在你們手裡。究竟你們的平時訓練在哪裡?這次的應變措施有沒有需要檢討的地方?你們竟然要用「一切都按SOP處理,所以都沒有問題」來搪塞回覆,順便告訴大家「我們的工作人員也被嚇到了,怕怕」嗎?簡直是莫名其妙到極點!
劉宏恩說,並沒有覺得一定要誰下台。我真正覺得憤怒的是:捷運公司一副「我們一切都沒有問題,而且連我們的工作人員也都嚇到了」的態度!!他說,看到媒體不斷報導「英勇阿伯」、「雨傘勇哥」,我一整個感到痛心難過。原來我們人民遇到這麼大的事情還是必須「自力救濟」,而且該做檢討的人竟然還可以開記者會說「連我們的工作人員也被嚇到了,怕怕」。有義務保護人民的國家機器已失靈到這種地步,我們到底這個月繳稅做什麼!!
台北捷運則是在昨日晚間發出新聞稿澄清,行控中心於第一時間通知捷運警察後,捷警立即調派線上員警前往,並通知轄區派出所支援,轄區員警於3分48秒鐘即到達現場。媒體報導警察到場時間,與實際警方到場時間有所出入。
北捷強調,台北捷運路網綿密,捷運系統的警力規劃,原即包括捷運警察,並結合各車站地區警力,有任何勤務需求,捷運警察除立即派員前往外,都會與轄區警察連絡,由轄區警察就近到場處理。
北捷也說,該列車司機員第一時間就聽到鈴聲,並透過對講機詢問狀況,只是當時無人回應,但從監視器中已發現乘客倉皇奔走,因此立即通報行控中心和警方,並沒有緊急按鈕失靈的問題。
轉自 NOWnews生活中心 2014年 05月 23日  14:45

可以傷心、但不要害怕:捷運悲劇過後我們該做的五件事

今天看到台北捷運發生的事件,相信沒有人不感到難過、痛心,整理了自己的情緒後,我想把自己的心得分享,希望終止負面的能量,透過媒體的力量來帶動正面能量的循環。
我相信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就是最直接對於「內在經驗」的反映。殺人很可怕,但是一想到什麼樣的經驗讓一個人小時候就有「想要殺人」的念頭,我的內心就開始冷汗直冒,很難想像隨機殺人背後的「無形」因子,是由多少「共犯」一起造成的。

1. 我們的社會要全面檢討,不該再用「恐懼」與「控制」去驅動人前進

事件爆發背後應該存有很多長期積累的「壓抑」,而造成很多壓抑的,可能是一種用恐懼和控制去驅動人前進的生活方式。
我們的社會裡,人與人的互動方式中充滿了「恐懼」與「控制」,我們要求別人聽我們的意見,自己卻又雙耳緊閉;我們習慣威脅,而不是鼓勵;我們常用法規等底限去「嚇阻」,忽略根本的價值觀與生活習慣的無形「教育」;我們總是要求別人去「服從」,卻又懶得對事情做出適當的「解釋」。這些敘述都在顯示,我們早已習慣用恐懼和控制去與人相處了,彷彿是清朝末年吸食鴉片、積弱不振的中國,養成了很難改變、卻又遺害長久的「陋習」。
最深刻累積這個陋習的地方,就是「家庭教育」。譬如說家長常對小朋友說:「你再不認真讀書,以後就去路上當乞丐。」或是用家長的威嚴決定孩子的未來:「去念這個科系就對了,你不聽我的,我就不支付學費。相信我,這些都是為你好。」這些都是我在自己的生活圈中真實遇到的例子。在工作場所裡面更是屢見不鮮,主管控制員工、君臨天下,動不動就拿炒魷魚恐嚇,反正員工只是完成績效的機器人,只要乖乖聽話就對了;我曾有位朋友在工作上有問題請教主管,主管答:「別問那麼多,做就對了。」
請大家從今天開始檢討,我們在生活中是否也曾經為了達成某些表面的目標,用「恐懼」去影響周遭人,造成無形的、負面的壓抑累積。我們該反省生活中的所言、所行、所作、所為,是不是淪為用恐懼和控制待人的「專制份子」了。
前一陣子太陽花學運捍衛「民主政治」,北捷慘案提醒我們更要捍衛「民主的家庭教育」、「民主的工作與生活場域」,要有更多「民主的爸媽」、「民主的老闆」。在生活中無時無刻實踐鼓勵、自發、對話、選擇等民主的本質,而不是處處行控制、恐懼,假民主政治之名,行專制的生活之實。這樣下去遲早有一天我們身旁的人也會因為自己的專制而引爆「革命」,只是型態不一樣,可能是離婚、自殺、暴力、墮落與犯罪。請正視自己在生活中每一個角色的影響力。

2. 仇恨是會循環的,請讓它止於「智者」,才是真正的高智商

 如果現在你還在社群媒體上吆喝著「敗類」、「去死」,甚至遷怒其他相關人與單位,那請馬上停止,這些負面能量只會一直循環。你拿槍打我、我用炮回擊,「以牙還牙」的復仇思維已過時,相信經歷了可怕的戰爭後,大家都想要一個和平的世界。
先問問自己,或是看看上一段,說不定你也做了很多「敗類」的事,殺人於無形,其痛苦還遺害終生。這樣歸責與批判下去只是無止盡的循環,助長社會的負面能量。
謠言止於智者,真正有智慧的人應該終止一切,用建設性的思維傳遞正面能量、建立新的「善循環」,譬如說問問自己:這個事件背後這個人、社會結構、此人與社會的互動出了什麼問題?問題背後存在什麼樣的價值扭曲或執法疏失,未來在教育與社會互動上該如何修正與改進?
既然事件爆發後資訊還不夠多,大家就更不應該被有限的資訊誘發情緒性的表達,每個人當然有權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是有很多還不會自主思考的小孩及年輕人,會被這樣的表達注入「仇恨導向」的負面思維,不負責任地片面理解、批判卻缺乏建設性。
Photo Credit:  Rico Shen  CC BY SA 3.0

譬如說臉書現在是大家常用的社群媒體,其直接表達一個人的「智慧智商」(Wisdom Intelligence),有感情的人會難過、有智慧的人則會反思、會建設,不傳遞批判性的負面能量。顯然還是有很多沒辦法發揮這般智慧的「智障」,請看看你的臉書首頁與自己發的動態,檢察自己和朋友的「智商」吧,如果希望自己智商高一點,請做一些溝通行為上的調整與改變,重視自己言論和社群媒體的影響力,就是第一步。

3. 不要再傳遞「靠傷害別人來成就自己」的價值觀了

如果他認為砍人是一件「偉大的事」,很有影響力,那也絕對沒錯,絕對有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力,早期很多國家也靠砍人來壯大自己、很多人也用砍人來證明自己的實力。我們真正該反省的是,我們的價值系統,是不是在很多角落鼓勵並傳遞這種靠「傷害別人來成就自己」的價值觀。
傷害的基礎概念是「不在乎」,若不在乎人的感受,就容易引發無意識的傷害行為。
我們總是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忽略其他不同背景,還有「自己以外」的人。我們總是被教導「先顧好自己」,總是被教育「有一份好薪水的工作比你那不切實際的夢想重要」。當我們被引導去忽略自己和旁邊所有人的感受時,我們的「不在乎」就漸漸成為習慣,也累積很多潛在的「傷害能量」,而且很多人還絲毫不以為意,反過來為那些建立在傷害基礎上的虛假成就沾沾自喜。
當「不在乎」擴大到整體社會層面,就成了表面利益凌駕於社會正義、「價格」去霸凌「價值」,人們靠虛假的表像生活,永遠失真!批評比尊重多、謾罵比欣賞多、說比聽多、表面結果比內在感受重要,除了不在意成就的過程中如何透過恐懼與控制凌駕別人,對於很多為了成功可能造成的「有形傷害」,我們也摸摸鼻子、視而不見。
不在乎自己的感受久了,演變成不在乎別人、不在乎社會,容易引發無意識的傷害。傷害發生了,我們卻還安然無恙、理直氣壯地忽略它繼續生活,那就是一種很悲慘的、靠「傷害別人來成就自己」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
其實結構裡的我們通通都是共犯,大家請停止謾罵、請反求諸己。社會是一個整體,每一個人的行為都緊密相關,沒有人可以逃避去面對、去感受,再次強調,我們該正視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天的「影響力」。

4.  別再怪罪「年輕人」了,大人們請檢討自己吧

我尤其要替我們這些大人眼中「心智還不成熟」的年輕人說話,既然知道我們不成熟,那你們是不是該更重視每一個個體的感受、把他當一回事,是不是該更用心、用力去引導?
請做表率,停止一切的片面批評與謾罵,不會感受、思考、建設,你們眼中那些沒有用的爛草莓,或90後的爛冰塊(笑我們自己就會溶掉…),就是你們這些亂種草莓、亂結冰,不負責任的「大人」造成的,久了以後毒性還深入土壤,讓下一代、下下一代也一起繼續爛下去。

5. 可以傷心、但不要害怕,學習去「面對」才能終止恐懼的惡性循環

因為事實不會改變,如果我們繼續任由自己的害怕孳生,另一個恐懼就會產生,不斷循環,那這個社會就會繼續是「恐懼的總和」,人跟人的互信就會毀滅。我們不該恐懼、而是要學習「面對」,找到事件發生的個體、結構、互動關係上的各種原因,每一個人都該反思,在自己的生活上重新修正對待自己和對待別人的方式,才不會有一天成為了無形的共犯與兇手還渾然不知。
以上幾點提供大家去面對,撰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是「相信」,相信關鍵評論網的社群力量、相信有智慧的網友,可以一起傳遞正面的力量、終止負面的循環。要平靜、想安定,就要相信自己可以是那個帶來平靜的人,並透過自己小小的分享與生活上的改變,對周遭人創造深遠的正面影響力。從自己做起,停止指責、抱怨、批判,因為5月21日過了就是「昨天」,昨天的事實不能改變,但是我們可以改變「今天」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