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金恒煒:「馬統」建構的「官僚謊言體系」

與欺騙共同成長的馬英九,拿到政權後,果然把「天性」制度化,建構了「官僚謊言體系」。以總統府為樞紐,配上衙門的 「說謊喇叭」蒙騙大眾,再加上慣習「知識詐欺」的媒體,終於把虛假編織成事實。英國人把魔鬼撒旦的「騙子冠軍」(Champion Liar)送給希特勒,恐怕現在又要換主人了;今天的馬英九比希特勒還要超過。

「馬統」用司法當工具,達到政治誅殺前總統陳水扁及前政府官員的目的,並且為取媚中國不惜採取野蠻的戒嚴手法鎮壓抗議示威的人民,種種惡行已成為全球的新聞焦點。

美 國、歐洲及澳洲的學者與作家二十一人具名貶斥馬政府多行不義,尤其《新聞周刊》以〈戲劇性逮捕陳水扁總統的政治效應〉為題,痛責馬英九「不光明戰術」已危 及台灣好不容易的民主成就,據稱是馬恩師的孔傑榮也不假辭色,在《南華早報》上發表〈結與劫:為了改善兩岸關係不惜犧牲台灣公民自由〉一文(《中時》譯文 嚴重扭曲),最致命的一擊來自AIT處長楊甦棣,強調此事的解決,要能夠「非常透明、非常公正、非常公平」,強烈諷喻台灣司法政治化。

「馬 統」形同蔣介石復出,美國新任總統歐巴瑪勢必要面對不可;曾任FAPA會長的立委蔡同榮攜帶二十一位具名的公開信到美國揭發「馬統」的「司法專政」,逼得 駐美代表袁健生公然撒謊,指稱美方視「扁收押為貪污案而非政治案」;有炮製「子彈門」前科的袁某,不可能不知道重要媒體不只《新聞周刊》,其他如《紐約時 報》、《華爾街日報》等大報都指控歷歷,國務院例行簡報中,發言人麥考馬克一席回應,拆穿袁健生的謊言。

有趣的是,總 統府官員卻利用《聯合報》出示駐美代表電報,指美國「尊重我司法體系」,與「馬統」唱雙簧的是「欺詐」被抓包過的《中時》駐美記者劉屏,劉報導麥考馬克的 說法:「我們對台灣的民主及其法律體系有信心,我們『相信』(have every expectation)過程會透明、公平以及公正」;「馬腳」露出來了,expectation明明是「期望」,「深盼」怎麼變成「相信」?「尊重」云 云是外交辭令,重點是麥考馬克重複了楊甦棣的「警告」。

劉屏說了一個謊不夠,還另寫「新聞分析」,竟而認為麥考馬克「等於澄清了…楊甦棣稍早〔質疑〕的說法」云云,最後還敢做結說「美國媒體…尚無認為本案涉及政治迫害」。真是一派謊言。

「馬統」的「謊言體系」夠瞧了吧!

(作者金恒煒,當代雜誌總編輯)

資料出處:2008/11/23 自由電子報

阮銘:1958金門炮戰到2008台北協議

阮銘專欄/歷史的真相:1958金門炮戰到2008台北協議

所謂毛澤東「血洗台灣」,鄧小平「一國兩制」,江澤民「三通四流」,胡錦濤「和平發展」,都是欺騙台灣人民的歷史偽造。真相是:

 一、毛澤東沒有力量「血洗台灣」

 毛澤東1958年炮打金門,意在「聯蔣制美」,讓台澎金馬留在蔣介石手裡,阻止美國逼蔣撤軍金、馬、台澎脫離「一個中國」。

 毛澤東臨死前不久(1975年10月21日),還對季辛吉說:「現在你把台灣還給我,我也不要,因為現在要不得,那裡反革命份子太多了。等到我上天堂去見上帝,我要同祂講,現在讓台灣由美國代管還比較好。一百年以後,我們就會要了,打仗也得要。」

  當時美國的立場,是雙重承認。1972年《上海公報》後,一方面美中兩國在華盛頓和北京互設大使級「聯絡處」;另一方面,美國繼續保持與台灣的外交關係、 駐軍和《共同防禦條約》,也就是毛澤東所謂「讓台灣由美國代管」,不讓日本、蘇聯插足,也不支持台灣獨立,美國政府均予承諾。

 二、蔣經國拒絕鄧小平和平談判

 1978年12月中美建交公報,鄧小平逼卡特政府對台「斷交」、「撤軍」、「廢約」。然後提出「一國兩制」,目的是同蔣經國進行「國共談判」,實現「第三次國共合作」。

 1979到1985,鄧小平千方百計引蔣經國上鉤,蔣經國以「不談判、不接觸、不妥協」嚴拒。最後一次是1985年秋,鄧小平拜託李光耀做說客,鄧對李說:

  「蔣經國不在了,台灣出現獨立怎麼辦?確實存在台灣獨立的可能性。如果蔣經國先生從中華民族利益著眼,同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將會有很多好處。事情只 能由他來決定。你下次見到他時,請代為問候,希望同學之間合作一下。」(1926年鄧小平和蔣經國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蔣經國與李光耀在日月潭會面。蔣經國明確拒絕國共和談建議,並託李光耀訪美時,帶信給美國總統雷根。信中指出:共產中國以各種手法在國際上孤立台灣,對於 美國,則指稱台灣是美中關係絆腳石,企圖迫美對台「廢法」(廢除《台灣關係法》)、「停售」(停止對台軍售)、「逼和」(逼迫台灣接受和平統一談判)。蔣 經國表達了他堅持不與共產中國談判的立場。

 美國政府的立場,卡特時期最壞,擅權的布里辛斯基對鄧小平言聽計從。雷根初期,國務卿海格延續卡特親中路線。海格下臺才有雷根對台六項保證。最重要的一項「美國不會對台灣施加壓力,迫使其與北京進行談判」,就是支持蔣經國以「不談判、不接觸、不妥協」對付鄧小平。

 三、李登輝以台灣民主奇蹟戰勝江澤民文攻武嚇

 從蔣經國晚年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到李登輝時代台灣人民加速民主化進程,使台灣成為全球第三波民主浪潮中崛起的新興民主國家。

 中國卻以1989年天安門屠殺保住黨國軍事獨裁政權。面對民主台灣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提昇,江澤民以文攻武嚇對付台灣人民,妄圖阻止台灣民主步伐。

 1996年3月,台灣人民以選票vs. 中國飛彈,勝利實現首次總統直選,完成台灣從外來專制政權統治到自由民主國家的制度轉型。

 1999年7月,李登輝發表「台灣與中國是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兩國論」,阻止了汪道涵來台以「一個中國」套住台灣。

  美國柯林頓政府立場搖擺,初期譴責「從巴格達到北京的暴君」,逐漸同共產中國妥協。對李登輝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行政當局開始反對,在國會壓力下轉為同 意。中國以飛彈威脅台灣總統大選時,美國出動航空母艦警告中國。後來又在中國壓力下公開表示對台「三不支持」,反對李登輝「兩國論」。

 四、胡錦濤制定《反分裂國家法》,製造台灣內部分裂,加快吞併台灣步伐

  2005年3月,胡錦濤簽署《反分裂國家法》,把台灣套進「一個中國」絞索。你自動套上,就是「和平」吞併;你拒絕套上,就威脅你「非和平」吞併。無論哪 一種,都是把共產中國外來政權強加於台灣人民,改變台灣這個自由、民主、獨立國家的現狀。這是以外部軍事威慑和內部和平顛覆兩手消滅民主台灣的戰略部署。

 假如台灣人民團結一致,共同維護台灣的自由民主,共同保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堅決拒絕套上「一個中國」絞索,共產中國永遠無法實現其目的。

 胡錦濤明白這一點,因此,在公佈《反分裂國家法》後,採取分化台灣內部、扶植親中代理人、顛覆台灣自由民主制度,以實現其吞併陰謀的新策略。

 胡錦濤新策略的第一個成果是2005年4月連胡會談共同發布的《兩岸和平發展願景》,宣示「國共兩黨基於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增進互信,共同促進恢復兩岸談判,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

 由於當時國民黨未執政,連胡協議只是一紙空文。但胡錦濤分裂台灣內部的策略獲得成功。國民黨「聯共反台獨」新路線迅速製造出全社會統獨、籃綠、族群對立,民進黨派系間也產生「內戰」。台灣面臨50年來最大危機。

 2008年11月江陳台北協議,是共產中國《反分裂國家法》逼進台灣的第一步。協議內容是經濟性、實務性的,協議前提是政治性、原則性的。那就是逼國民黨政府自動套進連胡會確立的「一個中國原則」絞索,絞殺台灣的國家獨立主權。

 在江陳台北協議之前,馬英九定位「兩岸非國與國關係,台灣是一個地區」,「兩岸人民只是戶籍不同,不是國籍不同」;這種「歷史的大倒退」絕非「偶然的失言」。

 台美之間雖有《台灣關係法》,有雷根對台六項保證;但若台灣政府自願套進「一中」絞索,台灣人民也順從國共兩黨把民主台灣「和平解決」掉,對美國也無可指望。因為美國只是反對「武力解決」、反對「單方面片面改變現狀」,並不反對「雙方和平解決」。

 五、認清真相,面對危機,團結起來保衛台灣

 兩岸關係的歷史真相,50年來(1958-2008)從毛澤東虛張聲勢,鄧小平急於談判,江澤民文攻武嚇,到胡錦濤加緊吞併,不是走向緩和,而是逼近危機。

 台灣人民必須清醒面對現實,加強團結,共同維護台灣的自由民主人權,共同捍衛台灣的國家獨立主權,共同抵制共產中國的吞併陰謀。

(作者為阮銘)

資料出處:南方快報 2008/11/23

凌鋒:民脂民膏消費券

凌鋒專欄/民脂民膏消費券

馬政府匆匆決定頒發消費券,只要是中華民國國民,每人三千六百元,童叟無欺;而且消費範圍的限制越來越小,以方便民眾。這該是馬英九上任以來最得民心的一項“仁政”。

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不會有人拒絕。但是這果然是禮物嗎?連遠在香港的英文財經專業報紙“亞洲華爾街日報”也一針見血的點出,這是為取悅選民。這點也因為使用截止期本來訂在明年年底,由於太敏感而改為明年第三季度以前,因為明年十二月正是縣市長選舉投票之時。

問題更在於,這些錢並不是馬府或國民黨黨庫裡掏出來的,而是舉債來的。也就是說,這是馬政府幫老百姓預支的,遲早都要還。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是我們這一代還,就是我們的子孫還,也就是債留子孫,但是光環卻套在馬政府頭上,這個無本萬利的生意自然做得過。

當然,這種做法,對貧戶來說,的確有救燃眉之急的效果,這是得民心的地方,從關懷民生的角度,也不應該反對。但是類似的主張,民進黨在幾個月前已經提出, 那就是退稅,或者乾脆發現金。但是由於那是民進黨提出的,光環在民進黨頭上,所以馬政府死也不肯接受而另起爐灶。然而以消費券救市,不但因為顧及自己的光 環而出手遲了(第三季度經濟已經負成長一.○二%),也表明馬政府關心自己的光環超過對民生的關懷,甚至還因此要多花至少八億多元消費券的印刷費,如果這 八億多也分給貧戶,或作為學童的營養午餐會有多好?也難怪“亞洲華爾街日報”會得出馬是取悅選民的結論。

這個結論還來自馬英九上台以來,經濟政策混亂,沒有做制度性改革,因此消費券是否真的如政府所說的貢獻明年GDP的零點六四%,非常值得懷疑。的確,貧戶非常珍視這筆收入,不會隨便亂花;富戶根本不在乎,給不給都要花,因此刺激消費的效果有限。

根據該報的報導,馬英九政府的國安基金在護盤方面五千億元如同虛擲,但是台股仍然暴跌一半。對此馬政府仍然不肯檢討,這又是老百姓的多少血汗?退撫基金、 勞退基金、勞保基金攸關軍公教與勞工退休權益,因此爆發巨額虧損,是否造成相關基金無法付出軍公教與勞工退休金,引發嚴重關切。這裡面有沒有圖利外資或假 外資,難道不應該調查嗎?但在司法打綠不打藍的情況下,這恐怕是夢想。而可能預料的是,這次因為政經原因而價格暴跌的上市公司,尤其是金控公司,一旦被收 購,收購者可能就是這次資金大挪移中因為某種背景而得利的公司。

除此,還要檢討“鎖中”的經濟政策。然而為了“終極統一”﹐馬政府又怎麼可能改變這些“政治經濟學”的政策?台灣人還得飽受多年的經濟政治折磨。

資料出處: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2008-11-23)

菜價飆7倍 笨總統不知道?

憂民生/菜價飆7倍無人管!綠委籲穩定物價小組立即調查

(2008/11/24 12:48)

記者康仁俊/台北報導

民進黨籍立委葉宜津等人24日召開記者會,痛批國內蔬菜類近期價格狂飆卻無人管。

針 對近期國內菜價狂漲,民進黨團今(24)日上午召開記者會抨擊,國內零售市場菜價狂飆,但是產地菜價根本沒有太多起伏,「笨蛋總統、無能內閣卻放任商品被 中間商剝削」,穩定物價小組也只會針對油價跟麵粉開會,黨團痛批「委員會是在睡覺嗎?」並要求穩定物價小組立即對菜價召開會議,「否則裁掉算了!」

立委葉宜津說,最近天氣冷、經濟差,「電子業到處都看到做三休四」,但是農委會公佈的批發價比去(96)年同期價格漲了好幾倍,政府放任石油帶動萬物齊漲,但是石油跌卻放手不管,馬政府一心一意只想掏空國庫圖利財團,「什麼時候看過中下階層怎麼過日子?」

葉 宜津批評,以包心白菜為例,比去年同期貴了692%,但是產地包心菜農跟她反應,菜價根本沒有大幅波動,而根據農委會公佈的價格,卻已經飆漲了7倍,她痛 批因為馬政府的放任,讓人民日子越來越難過,結果政府還放任商品被中間剝削,加上經濟不景氣跟人民經濟狀況大幅縮水,「九流政府要台灣人怎麼活下去?」

立委陳亭妃則說,「馬政府不只是不食人間煙火,甚至慢半拍」,現在民眾到傳統市場都不敢消費,因為500塊也買不到東西,「菜價漲的太離譜」,但是馬政府在11月11日召開穩定物價小組要平抑物價,只討論油價跟麵粉,「評議委員會是睡著了嗎?」

陳亭妃還指出,不只評議委員會沒有作為,連公平會也沒有訪視、訪查菜價,「到底是不是有中盤商剝削?任由消費者苦不堪言,不敢買不敢吃」,她要求穩定物價小組應該要針對菜價的部分召開委員會,「如果不能解決,那留著評議委員會要幹嘛?乾脆裁掉好了!」

華爾街日報:消費券太輕率

華爾街日報:消費券太輕率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本報香港二十一日電】 2008.11.22 02:23 am


對於台灣發放3,600元消費券,華爾街日報亞洲版21日的社論批評這是一種「輕率的計畫」(harebrained scheme),不僅收效甚小,而且債留未來,倒不如減稅與改革缺乏效率的法規制度,才能真正促進台灣的經濟發展。

該社論指出,馬英九總統的民意滿意度已經跌到20%出頭,他可能希望藉消費券轉移選民注意,不去檢視在馬政府治下經濟萎縮、股市腰斬的事實。

對於馬政府所估,消費券可在明年促進0.64個百分點的國內生產毛額增長,華爾街日報亞洲版非常懷疑,因為經濟狀況不佳的消費者傾向把消費券用在不得不花的錢,然後把「多出來」的錢存起來。

社論批評,消費券僅是馬政府欠缺思慮的政策之一,其他還包括股市禁止放空到年底,以及動用150億美元政府基金進場護盤股市。這些可能都是當下在政治上受歡迎、長遠來說卻對經濟不利的政策。

【記者陳亮諭/台北報導】行政院長劉兆玄等三巨頭,昨(21)日赴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大會,報告「振興景氣新方案」、並爭取立委支持,不少自家立委卻力勸劉揆,消費券應與公共建設等案分開處理,讓民眾及時在農曆年前拿到消費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