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馬市長寬容 馬總統強硬 馬上雙重標準對群眾!

馬市長寬容 馬總統強硬

政見主張修集遊法 馬上就忘記

記者王瑞德/專題報導

馬英九總統的競選政見主張,「重新檢討集會遊行法與人民團體法等相關法律,使其與時俱進,成為社會進步的正面力量。人人擁有不可剝奪的基本權利、政府權力必須受到節制…,讓人民可以放心地選擇他們的政治價值,以及代表這些價值的政黨。」

從兩千年選後抗爭到日前的圍城行動,台灣共歷經四次重大政治抗爭事件,馬英九在其中言行,正好拿來和前述的政見對照、檢驗!

2008圍城事件 馬拍桌怒罵在野黨

馬接受媒體專訪時指出,圍城遊行流血衝突,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要負最大責任,因為蔡說過和平、理性是遊行原則,但她沒有做到。

他並召開記者會,以強硬口氣拍桌動怒說,如果做不到和平就不算是民主國家,集會遊行是憲法保障權利,不是政府恩賜,台北市擁有二十四小時集會遊行的環境,但若侵犯他人自由,「對不起,我馬上取締!」

2006紅流四竄 若非市長也會靜坐

馬英九到紅衫軍靜坐現場致意,表示希望在不引起衝突和傷害的原則下,只要現場民眾是平和的,不需用到鎮暴或勸離。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曾對媒體表示,「北市為什麼這麼倒楣,需要來處理這種事情(違法集遊),甚至在我卸任前兩個月還不放過我,我覺得很冤枉、很倒楣」!

馬說,處理集遊必須依比例原則,在社會成本最小的情況下,採取細緻的行動;馬英九甚至對於紅衫軍總指揮施明德,未能達成先前允諾的「淨空馬路上群眾」,表示能理解。

馬英九到義守大學演講時也說,「假如我不是市長,下班後我也會去靜坐,我雖是在威權體制下成長,但不會去壓制集遊。」

2004連宋敗選 馬要在場群眾保重

時 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兩度向群眾溫情喊話,盼大家解散回家,他能體會群眾對選務不公的激憤,並呼籲群眾「保重」、也向在場的警察說「要堅持」。在警方三次舉 牌後,馬說:「現在集遊時間已超過了,我呼籲大家早一點回家,因為明天還要上班,後續工作由在場的警察同仁來處理…。大家不必害怕,我們警察會很有分 寸。」

2000首次變天 馬赴總統官邸逼宮

時 任市長的馬英九在晚間約九時四十分趕到現場,他承諾會向李登輝轉達民眾訴求,但民眾鼓譟不已,甚至以「飛蛋」攻擊。民眾要馬喊出「李登輝下台」遭拒,情勢 緊張,馬後來答應立即至官邸轉達民眾訴求。近午夜時,馬英九返回現場說,官邸侍衛長表示,李「有點小感冒」已在晚上十時三十分入睡。民眾對馬感不滿。

馬事後指出,此事件已落幕,市府會檢討…;群眾運動如以強勢方式鎮壓,反會激起更大暴力事件,更不安全。

2008-11-10(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只見政治算計 未見真理公義

記者賴仁中/特稿

同樣是聚眾活動,不一樣的時空,出現截然不同的處置態度,難道,政治真的只有利益算計、沒有是非公平?

鏡頭拉回二○○六年的九月,對於倒扁紅衫軍聚眾,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一出手就寬賜廿四小時集會的五星級待遇。

本月六日圍城,執政勢力則勉予施捨般,給你有限而侷促的路線、以及再多一時半刻也不行的八小時。

當紅潮違法流竄北市時,我們看到一位和藹可親的馬市長,呵護備至地用體諒的心、柔性姿態與再三寬容的作為,讓紅軍撒野街頭逾月。

這幾天,親和的馬市長不見了,站出來的是氣粗拍桌的馬總統,他強硬怪責街頭群眾與在野黨領導人之時,似已忘記當年對反扁聚眾表現多麼宅心仁厚。

回首警方與紅軍,人們深刻印象也停留在警察的苦口婆心、與其排解勸導的柔軟身段,與此番護衛陳雲林時警方強硬、冷漠、肅殺的嘴臉,大相逕庭。還有,昔年紅潮再兇,也少見國安局站出來指導,如今圍城則強勢介入,但見國安局發出一道道強硬指令,警方均得仰其鼻息。

或許,這就是政治。然而人們不禁要問,真理公義在哪裡?

2008-11-10(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