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好難得」的「馬統」(金恒煒)

香港極少數敢於批判中共的雜誌《開放》,在○九年元月號中,總編輯金鐘用〈邁向荊棘之路〉為題,特別提到台灣:「北 京對台的統戰,已取得戰略性的重大進展。在武力威懾和聯統反獨之下,三通的實施、阿扁的弊案,成功將兩岸對峙轉化為台灣內部鬥爭。」金鐘擔心的是:「助長 了中共保守的慣性,包括面對異己挑戰時的保持一致。」尤其中共逮捕民主人士劉曉波等人,藉此戢滅要求民主化的〈○八憲章〉之際,金鐘用「無權的部落」形容 中國人,無奈勝過希望;問題是,難道台灣也甘心被收編為「無權的部落」?

「中國對台取得戰略 性重大進展」,確實不是虛言恫嚇。○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胡錦濤以總書記、軍委主席與國家主席「黨政軍」集一身的身分,發表〈告台灣同胞書〉,自言「解決台 灣問題」已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其中的轉折就是「今(○八)年三月,台灣局勢發生積極變化,兩岸關係迎來難得歷史機遇」。這是老實話,「馬統」三月勝 出,中國輕易取得「難得的」重大進展。

中共/國用書信方式展現「和平解放台灣」的決心,至少 有三次。一九五八年毛澤東以「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劈頭就說:「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七九年「人大」再度向「台 灣同胞」喊話,表達「祖國不能統一」「這種令人痛心的局面」;台灣不動如山。九五年推出〈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五年〈反分裂國家法〉;氣急 敗壞之下,可見圖窮了。原因很簡單,從兩蔣到李登輝、陳水扁,台灣已放棄「反攻大陸」轉而到「一邊一國」;民主的台灣對應專制的中國,已然形同「兩國」 了。中國再如何「文攻武嚇」,也動搖不了台灣半分。○八年形勢丕變,就因為「台灣出了個馬英九」,讓胡錦濤逮到「難得」歷史機遇。

從 「戰略」上看,中國/共「解放」台灣並不驚異,台灣人民也早就見怪不怪了,問題就出在「馬統」。沒有「馬統」如何可能讓中共有可乘之機?更重要的是,胡錦 濤的聲明與其說是針對「台灣同胞」不如說給馬英九「下馬威」;從頭到尾最重要的關鍵字不是「統一」或「和平統一」,而是「解決台灣問題」。

胡 錦濤的「六點」,是對「馬統」的鎖喉功,既沒「一中各表」也否決了「互不否認」,可悲的是,「馬統」不敢吭一聲,只透過總統府發言人說什麼「他講他的,我 們講我們的」。然而中共卻是一步逼一步,「胡六點」之後,中國駐美大使周文重再度重申「台灣問題屬中國內政」,強調「涉及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核心利益問 題上,不可能絲毫讓步。」夠狠了罷,夠白了罷。

更重要的是,胡錦濤替「馬統」設下「議 程」(agenda),不再「求同存異」,也不再只談經濟,而是把「統一」的「談判」正式擺在桌上,進一步提出「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取消台灣外交之外再 取消了台灣的「國防」;最近中國要派軍隊護台灣漁船,就是實施細則。一旦如此,美國不必賣武器給台灣外,〈美日安保條約〉也就師出無名了;中國取代美國成 為台灣的保護國。

搞定了「馬統」,只剩下民進黨了。「胡六點」直接向民進黨喊話,顯示台灣 「自保」的力量與機會之所在,相對的也顯示在中國心頭的利刃之所在。經過李登輝與陳水扁前後二十年的執政,台灣已不是「中國台灣」了,台灣人民也不再以 「中國人」自居,各種民調包括統媒、藍營所作,再清楚不過。

「台灣危機 全民總動員」再度拋出「罷免馬英九」的議題,不只是抗議「治國無方」的「馬笨」,而是「馬統」已在中共的掌握之中。台灣人民犯了一次致命歷史性的錯誤,必須用自己力量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

(作者金恒煒為《當代》雜誌總編輯)

抓共諜有獎!「方便共匪併吞台灣」潘孟安要檢舉馬英九

抓共諜有獎! 「方便共匪併吞台灣」潘孟安要檢舉馬英九

(2009/02/17 11:22)

記者康仁俊/台北報導

馬英九總統:兩岸政策,符合台灣人民利益。

外傳馬政府準備研議設立「檢舉共諜獎金」,民進黨籍立委潘孟安今(17)日抨擊,國民黨執政時期威權統治,痛批發放檢舉共諜獎金根本是另一波的白色恐怖,「白色恐怖沒有了,現在回來的是藍色恐怖,從言論思想、自由,從個人思維都要箝制!」

根據媒體報導,法務部調查局為積極維護國家安全,透過法務部促請國家安全局研議設立「檢舉共諜獎金」,以立法或修法方式鼓勵民眾檢舉,一旦偵破即比照重大貪瀆、賄選及槍毒案件,核發高額獎金。

潘孟安說,如果要檢舉共諜,「包含洩漏國家機密,以及馬英九總統推動外交休兵、國防退縮、方便共匪併吞台灣,還有將台灣資金及技術大舉輸出到匪區,或是當共匪不斷增加飛彈瞄準台灣時,仍然說共匪領導人是誠懇的、富有同理心的,都應該納入被檢舉的範圍」。

潘孟安說,真的要清查共諜,只要洩漏國家機密給共匪者,長期來遊走兩岸間者,應該全面清查,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劉兆玄長期推動將台灣產業技術輸出大陸,以配合江丙坤、連戰等人大量西進,對照上述的標準,甚至連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也是匪諜,應該通通抓起來!

(資料來源:NOWnews.com)

共諜在身邊…檢舉擬發獎金

2009-2-17

〔記 者林慶川、項程鎮、許紹軒/台北報導〕總統府上月爆發共諜潛伏案件,暴露嚴重國安漏洞,加上現今兩岸接觸趨密,許多人擔心共諜滲台更易。調查局為積極維護 國家安全,透過法務部促請國家安全局研議設立「檢舉共諜獎金」,以立法或修法方式鼓勵民眾檢舉,一旦偵破即比照重大貪瀆、賄選及槍毒案件,核發高額獎金。

兩岸開放 憂共諜滲台更易

行政院四十四年曾公布制定「戡亂時期檢肅匪諜給獎辦法」,但已於七十九年廢止,由於現今時空背景與以往大不相同,設置「檢舉共諜獎金」的政治敏感度極高,法務部政務次長黃世銘對此事極為低調,昨不願正面回應。

但相關人士說,黃世銘與法務部主任秘書陳明堂、調查局國家安全維護處長林雲鶴等人,日前已秘密召開專案會議,法務部在會上對此構想表示支持,但認為應可修改國家情報工作法取得核發獎金法源,此屬國安局權責,因此,擬轉與國安局聯繫研議。

國安局官員昨晚表示,並未有任何人員參加討論這個議題的會議,因此對於此議題沒有任何回應。

最高獎金 可達一千五百萬

依現行相關案件檢舉獎金核發標準,獎金最高的是檢舉正副總統賄選案,一旦情資屬實可領一千五百萬元,至於重大貪瀆、槍毒案,最高可領到一千萬元獎金。

法務部日前清查出,近年共有四十多名公務員赴中國時和中國官方不當接觸,其中有四人到聲色場所被中方錄影存證,而被要脅、吸收後協助在台情蒐,政風單位因此認為,共諜問題比想像中嚴重。

據悉,法務部長王清峰上任後曾赴台北市調查處座談,當時就有調查官反映,共諜案影響國安甚鉅,但情資來源相當少,建議可用核發獎金方式鼓勵檢舉。調查局資深官員指出,近幾年來人民檢舉共諜案件數相當少,有必要提供獎金做誘因,讓民眾以更積極的態度共同來維護國家安全。

調查局目前各外勤處站據點均負有偵蒐國安情報任務,但主要案源仍多來自於國安局、軍情局。官員表示,各項情報會彙集至國家安全維護處,經過濾後,若情報可靠,才責由下轄的偵防工作組調查,例如日前發生的總統府專委王仁炳涉共諜案,即是國安局通報後,由調查局接手。

獎金來源 可能由國庫支應

依 已廢止的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沒收匪諜之財產,得提卅%、卅五%分別做為檢舉人、承辦出力人員之獎金及破案費用,其餘繳入國庫。至於無財產 沒收之案件,得由該管治安機關報請行政院給獎金,或其他方法獎勵之。不過,調查局官員私下表示,此種「充公家產給獎」方式,現今已不可能採行,未來以國庫 支應方式最有可能。

(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無人民同意簽CECA,將加深社會對立

兩岸簽CECA 國會還是管不著?

2009-2-17

〔記 者曾韋禎、王孟倫/台北報導〕馬政府雖坦承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的內涵仍不明確,但卻擺出一副「橫柴入灶」的模樣,對外表明非簽不可。熟悉立院 運作人士因此抨擊,現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若未涉修法即只須送立法院備查,但這樣的做法違背憲政體制,非常不合理!

立院人士批違背憲政體制

該人士批評,目前對兩岸協議的規範實在太簡陋,就像兩岸簽訂和平協議或CECA這樣的大事,只要不涉修法,就可規避國會的監督,這合理嗎?這種違背憲政體制的做法,大家還可以容忍多久?

去 年二次江陳會所簽四項協議,兩岸空運、海運直航等兩項協議皆因涉及修法,須送立院審查;郵政合作與食品安全兩項協議不涉修法,應送立法院備查。但除食品安 全協議於簽署七日後自動生效,其餘三項皆在簽署四十日後自動生效,讓立院監督機制徒具形式,就連立法院長王金平也頗有微詞。

立院民進黨團因此不斷提出抗議;但在馬政府一意孤行下,四項協議未正式經立法院的審查、備查,逕由陸委會宣布生效。綠營因此質疑,面對CECA,馬政府是否又要重演逃避國會監督、蠻幹到底的舊戲碼?

除了規避立院爭議外,學者也警告,馬政府想透過CECA來突破中國封鎖、讓台灣推展與他國經貿關係,完全是一廂情願的錯誤邏輯,這更將會使台灣淪為「中國的經濟附庸」、並出現產業大舉外移。

學者憂淪為中國經濟附庸

專研國際經貿的台經院副研究員洪財隆指出,中國一貫否定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從二○○二年起,更透過扭曲自由貿易協定(FTA)為「國與國」之間的協定,排除他國與台灣簽訂FTA。如今,誰能保證中國會因CECA而放棄立場?

洪 財隆表示,兩岸才大三通沒多久,現在突然要大躍進、洽談更緊密的「經貿結盟」,對台灣經濟將帶來更大的立即衝擊。最糟的情況,將是台灣只能跟中國簽 CECA,而依然被區域組織排除在外,也未能跟重要經貿伙伴簽FTA。根據「經濟整合理論」,台灣將成中國的經濟附庸,且會有更大規模的產業外移到中國。 「簽署CECA,不能過於一廂情願!」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也說,若簽訂CECA無法達到避免被邊緣化的目的,台灣將會慢慢「被香港化」、失去經濟 自主性。而即使CECA對台灣可帶來部份好處,但大量開放中國產品進口,將衝擊我國產業獲利、導致台灣失業率暴升,損失將是無法彌補的。

(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蔡英文:貿然簽署 加深社會對立

2009-2-17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天在邀請黨籍立委會商後宣示,民進黨將嚴格監督馬政府對中國開放的政策,兩岸間談判與策略應建立有效監督機制,對政府開放陸生來台就學,民進黨持保留態度,民進黨並反對在沒有共識情況下簽訂CECA(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

民進黨也決定要加強對政策的宣傳,讓更多基層民眾了解黨的主張與想法;不過,立委林淑芬會中表示,民進黨內對台灣主權的論述過於僵化,不應只是流於傳統的台灣主權獨立思維,保護台灣主權也是為鞏固經濟利益,保障台灣人民的生存,黨應設法將鞏固主權與民生經濟議題連結。

因 應立法院新會期將開議,民進黨昨擴大召開重大議題協調會報,蔡英文表示,立院新會期將聚焦中國與經濟產業議題,中國議題方面,民進黨反對與中國簽署 CECA,在未經有效評估與社會共識下,貿然簽署CECA,會加深社會對立,台灣經濟過度受到中國制約,可能成為中國的附庸。

她並強烈主張,兩岸間任何談判與決策過程,應全程透明化,不論立法院或政黨間均應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政府推動開放陸生來台就學就業政策,衝擊台灣白領階層的就業機會,民進黨持保留態度。據了解,未來立院討論陸生來台就學等政策時,民進黨團將力擋。

(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CECA內容應向人民報告(鄒景雯)

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對公務員講話時說「CECA已是既定政策」,既然已經既定,必有評估與研究報告,究竟馬政府準備與中國簽訂的CECA內容、項目、產業影響各是什麼?應該立即公布給國人周知,如果拿不出來,這是個只會創名詞、喊口號的政府!
 

如此提問,當然其來有自,因為海基海協兩會第三次商談的議題不僅根本不包括CECA,經進一步查證,政府相關部門至今也尚未對CECA做成完整的規劃,更不要說如何與對岸務實談判了。所謂謀定而後動,難道馬團隊獨鍾口舌誤國?
 

何 謂意識形態治國?這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劃定了一條假想的線,而後不計後果的橫衝直撞,完全違背策略與計算,最後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樣的決策風格自始 至今就不斷上演。回想,尚未上桌,馬團隊就宣稱七月四日要包機直航;未經授權,談判桌上就扯到兩會互相設點;為了首航,寧願貨運包機切割不談;避免破局, 延遠權與攬貨權全丟;那一次不是自以為「先喊先贏」,結果全是「有求就輸」。
 

現在,陸資來台才初上議程,CECA卻已鑼鼓喧天,如此周而復始的重蹈覆轍,屢敗屢戰,豈不執迷不悟到了極點?
 

什 麼是CECA?馬政府從沒有人說清楚過。在胡六點標舉一個中國框架下的商談條件,政府如何確保台灣主權不受到任何減損?在經濟利益上,CECA簽訂對不同 產業利弊得失具體數據為何?怎麼算出來的?對於受到衝擊的產業有何補救配套?可能產生的失業人口如何因應?這些內容何時將與在野黨溝通?何時召開公聽會聽 取各界意見?
 

上述起碼的決策作業程序,每一項都八字無一撇,領公餉者竟敢對空放槍這是「既定政策」,這是「馬帝制」嗎?無怪乎 馬英九上任快滿九個月了,兩岸政策一件一件放,產業一家一家倒,失業一個一個增,說穿了就是國共聯手,勾結台灣少數資產階級,打擊台灣廣大人民,CECA 想要繼續如法炮製,台灣人同不同意?

(資料來源:鄒景雯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