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無人民同意簽CECA,將加深社會對立

兩岸簽CECA 國會還是管不著?

2009-2-17

〔記 者曾韋禎、王孟倫/台北報導〕馬政府雖坦承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的內涵仍不明確,但卻擺出一副「橫柴入灶」的模樣,對外表明非簽不可。熟悉立院 運作人士因此抨擊,現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若未涉修法即只須送立法院備查,但這樣的做法違背憲政體制,非常不合理!

立院人士批違背憲政體制

該人士批評,目前對兩岸協議的規範實在太簡陋,就像兩岸簽訂和平協議或CECA這樣的大事,只要不涉修法,就可規避國會的監督,這合理嗎?這種違背憲政體制的做法,大家還可以容忍多久?

去 年二次江陳會所簽四項協議,兩岸空運、海運直航等兩項協議皆因涉及修法,須送立院審查;郵政合作與食品安全兩項協議不涉修法,應送立法院備查。但除食品安 全協議於簽署七日後自動生效,其餘三項皆在簽署四十日後自動生效,讓立院監督機制徒具形式,就連立法院長王金平也頗有微詞。

立院民進黨團因此不斷提出抗議;但在馬政府一意孤行下,四項協議未正式經立法院的審查、備查,逕由陸委會宣布生效。綠營因此質疑,面對CECA,馬政府是否又要重演逃避國會監督、蠻幹到底的舊戲碼?

除了規避立院爭議外,學者也警告,馬政府想透過CECA來突破中國封鎖、讓台灣推展與他國經貿關係,完全是一廂情願的錯誤邏輯,這更將會使台灣淪為「中國的經濟附庸」、並出現產業大舉外移。

學者憂淪為中國經濟附庸

專研國際經貿的台經院副研究員洪財隆指出,中國一貫否定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從二○○二年起,更透過扭曲自由貿易協定(FTA)為「國與國」之間的協定,排除他國與台灣簽訂FTA。如今,誰能保證中國會因CECA而放棄立場?

洪 財隆表示,兩岸才大三通沒多久,現在突然要大躍進、洽談更緊密的「經貿結盟」,對台灣經濟將帶來更大的立即衝擊。最糟的情況,將是台灣只能跟中國簽 CECA,而依然被區域組織排除在外,也未能跟重要經貿伙伴簽FTA。根據「經濟整合理論」,台灣將成中國的經濟附庸,且會有更大規模的產業外移到中國。 「簽署CECA,不能過於一廂情願!」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也說,若簽訂CECA無法達到避免被邊緣化的目的,台灣將會慢慢「被香港化」、失去經濟 自主性。而即使CECA對台灣可帶來部份好處,但大量開放中國產品進口,將衝擊我國產業獲利、導致台灣失業率暴升,損失將是無法彌補的。

(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蔡英文:貿然簽署 加深社會對立

2009-2-17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天在邀請黨籍立委會商後宣示,民進黨將嚴格監督馬政府對中國開放的政策,兩岸間談判與策略應建立有效監督機制,對政府開放陸生來台就學,民進黨持保留態度,民進黨並反對在沒有共識情況下簽訂CECA(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

民進黨也決定要加強對政策的宣傳,讓更多基層民眾了解黨的主張與想法;不過,立委林淑芬會中表示,民進黨內對台灣主權的論述過於僵化,不應只是流於傳統的台灣主權獨立思維,保護台灣主權也是為鞏固經濟利益,保障台灣人民的生存,黨應設法將鞏固主權與民生經濟議題連結。

因 應立法院新會期將開議,民進黨昨擴大召開重大議題協調會報,蔡英文表示,立院新會期將聚焦中國與經濟產業議題,中國議題方面,民進黨反對與中國簽署 CECA,在未經有效評估與社會共識下,貿然簽署CECA,會加深社會對立,台灣經濟過度受到中國制約,可能成為中國的附庸。

她並強烈主張,兩岸間任何談判與決策過程,應全程透明化,不論立法院或政黨間均應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政府推動開放陸生來台就學就業政策,衝擊台灣白領階層的就業機會,民進黨持保留態度。據了解,未來立院討論陸生來台就學等政策時,民進黨團將力擋。

(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CECA內容應向人民報告(鄒景雯)

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對公務員講話時說「CECA已是既定政策」,既然已經既定,必有評估與研究報告,究竟馬政府準備與中國簽訂的CECA內容、項目、產業影響各是什麼?應該立即公布給國人周知,如果拿不出來,這是個只會創名詞、喊口號的政府!
 

如此提問,當然其來有自,因為海基海協兩會第三次商談的議題不僅根本不包括CECA,經進一步查證,政府相關部門至今也尚未對CECA做成完整的規劃,更不要說如何與對岸務實談判了。所謂謀定而後動,難道馬團隊獨鍾口舌誤國?
 

何 謂意識形態治國?這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劃定了一條假想的線,而後不計後果的橫衝直撞,完全違背策略與計算,最後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樣的決策風格自始 至今就不斷上演。回想,尚未上桌,馬團隊就宣稱七月四日要包機直航;未經授權,談判桌上就扯到兩會互相設點;為了首航,寧願貨運包機切割不談;避免破局, 延遠權與攬貨權全丟;那一次不是自以為「先喊先贏」,結果全是「有求就輸」。
 

現在,陸資來台才初上議程,CECA卻已鑼鼓喧天,如此周而復始的重蹈覆轍,屢敗屢戰,豈不執迷不悟到了極點?
 

什 麼是CECA?馬政府從沒有人說清楚過。在胡六點標舉一個中國框架下的商談條件,政府如何確保台灣主權不受到任何減損?在經濟利益上,CECA簽訂對不同 產業利弊得失具體數據為何?怎麼算出來的?對於受到衝擊的產業有何補救配套?可能產生的失業人口如何因應?這些內容何時將與在野黨溝通?何時召開公聽會聽 取各界意見?
 

上述起碼的決策作業程序,每一項都八字無一撇,領公餉者竟敢對空放槍這是「既定政策」,這是「馬帝制」嗎?無怪乎 馬英九上任快滿九個月了,兩岸政策一件一件放,產業一家一家倒,失業一個一個增,說穿了就是國共聯手,勾結台灣少數資產階級,打擊台灣廣大人民,CECA 想要繼續如法炮製,台灣人同不同意?

(資料來源:鄒景雯部落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