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西進政策不改 「舉債」有何用

2008-11-14

記者王孟倫/特稿

面對經濟不景氣衝擊,劉揆提出「大膽舉債救經濟」的主張,但馬政府的兩岸經貿開放政策,讓國內資金持續流失出走;若這項「基本國策」沒有調整改變,即使再多提振景氣方案,也抵擋不了台灣大舉西進造成的資金失血與經濟衰退。

為了因應國際金融大海嘯與全球景氣衰退,許多國家紛紛祭出擴大舉債手段,刺激經濟成長,劉內閣宣示要大膽舉債,一點也不令人意外,但問題是有用嗎?

上任五個多月來,政府把擴大開放兩岸經貿關係,當作救台灣經濟的「活水」,不過,這項政策無疑是向廠商業者宣告,台灣的經濟榮景在中國,間接鼓勵台商西進,使得今年第三季上市櫃公司資金「錢進中國」大舉增加。

再檢視國內經濟表現,今年九月景氣燈號已轉為代表經濟衰退的「藍燈」,九月關廠歇業高達七千一百零六家,失業率也創下四年來新高。換言之,擴大兩岸經貿開放政策,不僅沒成為台灣經濟的「活水」,反而讓國內景氣猶如「死水」一灘。

簡單的比喻,若台灣經濟像一個水桶,因為西進政策導致水桶出現破洞、漏水,即使劉內閣拿出「大膽舉債」等提振景氣政策,往水桶內加水,卻彌補不了另一頭西進政策所造成的資金流失。

兩岸經貿政策固然需要正常化,但必須有配套逐步進行;在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國內景氣低迷之際,馬政府毫不考慮、快速大舉鬆綁相關政策,結果,使得國內原本就非常有限的資金快速流失,也讓台灣景氣失去反彈復甦的動力。

(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舉債救經濟 財長呼應劉揆

2008-11-14

〔記 者邱燕玲/台北報導〕行政院長劉兆玄主張要「大膽舉債救經濟」,財政部長李述德昨在院會後記者會表示,企業借錢來賺錢,能還本付息就借得下去、就不會跑三 點半,政府也是如此,只要能夠Cover,就值得來借,但借錢的時機與數額還未定,也要符合預算法及公共債務法,他並認為這是穩健積極的作法。

另媒體詢問吸引台商資金回流是否會考慮給予兩年免稅優惠?李述德表示,積極優惠的方向是對的,但回流必須要不影響產業公平性。

此 外,財政部前天已公布「金融機構辦理振興經濟非中小企業專案貸款暨信用保證要點」,李述德昨在院會再提出報告,主要內容為協助中大型企業度過資金調度的難 關,自即日起至二○一○年底止,政府推出對中大型企業的專案貸款及信用保證措施,貸款總額度為新台幣六千億元,信用保證成數最高為貸款額度的七成,但限於 新貸者,借新還舊的貸款不予保證。

融資種類分為短期、中期與資本性支出融資;若貸款企業在貸款前一季及貸款期間未裁員者,金融機構得酌予降低貸款利率。

(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