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馬有責任讓人民相信司法是公正

前總統陳水扁遭羈押,扁案羈押人數已達十人,再加上嘉義縣長陳明文、雲林縣長蘇治芬也因他案遭羈押,這些司法行動背後是否有政治因素,已經引起社會 大眾議論紛紛。五二○以來,檢調積極偵辦綠營人士的案子,藍營人士的案子卻幾乎無人聞問,這種差別待遇如此明顯,實不得不啟人選擇性辦案之疑竇。

然 而,馬英九總統對政治迫害的指控,卻大動作地予以反駁。馬總統表示:如果一天到晚說是政治迫害,等於間接指控司法機關,但並無任何證據,到最後結果只有使 人民更不相信司法制度,這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治人物應該做的事情。他還說,自己曾因貪污罪被起訴,但從未說過這是司法迫害、政治迫害。

馬 總統所言,乍聽之下似乎有理,其實禁不起事實的檢驗。就以馬總統本人為例,去年特別費案被起訴時,他立即發表參選總統聲明:「此刻的台灣已進入民主的寒 夜,善良的人徬徨無措,邪痞者梟叫狼嗥,在這個正義已遭政治綁架的時刻,憤怒已成了我們最後尊嚴之所繫。」馬總統發表這項聲明時,正是民進黨執政之際,他 控訴「正義已遭政治綁架」,不正是控訴自己遭政治迫害嗎?這不正是馬總統自己口中「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治人物應該做的事情」嗎?

其 實,馬總統當時根本不必「憤怒」,因為他雖然身為被告,也沒有遭到境管,還可以出國從事競選宣傳活動。反觀陳前總統,今年五二○之後,立即遭到境管,兩者 的待遇真不可同日而語。而且,在偵查期間,馬總統也從來不必擔心遭聲押,更不要說聲押獲准了。但是,陳前總統過去的幕僚、親朋,一一遭到搜索、羈押,以致 陳前總統也一直在羈押的陰影之下,最後且終於遭羈押了。如此明顯的差別待遇,要說完全沒有政治因素,誰信?

也 許有鑑於此,連起訴國務機要費案的陳瑞仁檢察官都說:檢察體系應避免辦案對象群組化;而高等法院法官呂太郎也說:檢察官捉到都是同一黨的人,雖然自認辦案 有據,但難道沒有選擇性辦案的問題?事實上,陳前總統遭羈押後,許多民眾也在質疑,為什麼朝野都有人涉案,卻老是羈押綠營人士,藍營的案子總是排在綠營的 案子後面?在這種情況下,遭羈押的人吶喊司法已死,禁食、絕食以示抗議,不是情有可原嗎?

在 此,我們並非指控司法完全受政治操控,鼓勵人民不要相信司法。相反的,我們希望所有的司法人員,都能抗拒政治的壓力或政治表忠的誘惑,為民主法治守住最後 一道防線。司法人員經過辛苦的過程,才能擔任檢調、法官等重要職務,我們相信他們當中的多數也想克盡守護民主法治的職責。只不過,在國民黨全面執政的環境 下,在統媒、藍營名嘴每天的恫嚇下,不知不覺就讓天秤傾斜了。這樣的結果,最樂見的自然是躲在後面的政治人物。

這 幾天,面對司法迫害、政治迫害的指控,從馬總統到特偵組紛紛出面澄清。這些澄清動作顯示,他們也反對政治的黑手介入司法。既然大家都有此共識,身為執政者 的馬總統,以及代表公權力的司法人員,就更應該秉持毋枉毋縱、人人平等的原則,不分藍綠地對待所有的案子。現在,社會大眾有此疑慮,尤其是馬總統更有必 要,而且有責任採取具體的行動,讓人民相信司法是公正的。否則,社會因為互相猜疑而加深對立,人民因不信任政府、司法而自力救濟,既非台灣之福,執政者也 會嘗到苦果。

資料出處:自由時報社論 2008/11/1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