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拖的藉口
以前張大春在旺旺時報(舊稱菁英報)的三少四壯專欄寫過一篇〈不會說話就說廢話〉,裡頭有這麼一段酸了「配套措施」這個名詞:
『我初不解其義,……日後聽多了,才漸悟「配套措施」者,原來是立法部門在專業細節上其實無能為力的一個虛假的承諾,要不、就是一個使事務治絲愈棼而便於推諉的藉口。總地來說:你只要聽見政治人物講「某某事必須有配套措施」,意思就是他不準備玩兒這某某事了。』
這幾年類似的『廢話』實在不少,但會想起這篇文章,只是因為看到水果報的這麼一則消息:
【蘋果搶先報】總統府否認反修法 批學生遭誤導(20081110)
王郁琦說,府院黨輿情會議討論學生靜坐一事,馬英九本就支持修正《集會遊行法》……,因為近來幾場大型集會暴力衝突,馬認為修法要看時間,不是對錯問題,馬認為目前應先凝聚社會共識,再推動修法。王說,這些學生提出的訴求都有討論空間,但目前靜坐學生也是沒有依法申請集會遊行,政府希望引導他們合法申請。
『尚有討論空間』、『應先凝聚社會共識,再來○○』,這些也都是這幾年政壇非常流行的標準廢話。深究其實,約莫就是張大春說的『虛假的承諾』、『推諉的藉口』、『他不準備玩兒這某某事了』。
本 來所謂的「問題」就是現在人們對實際的狀況與期待的落差,有人覺得沒有差別,有人覺得差很多,所以會有「意見」不同,這是理所當然的。那問題出現,第一件 任務是什麼?是不是要先釐清問題,之後才能「對症下藥」?問題都搞不清楚,就宣稱要「凝聚社會共識,再推動修法」,那所謂的「社會共識」又是什麼?難道就 像馬先生宣稱他代表民意,所以他說了算?
這是民粹,不是民主。
馬政府真的有心要解決問題嗎?從這個消息來看,大概沒有:
------------
【自由】接受媒體專訪 指在立院也沒道歉
劉揆昨接受東森專訪時強硬表示,民調超過六成認為最大的責任在在野黨,學生要求道歉下台的訴求「與主流民意脫節」。中場休息時,主持人盧秀芳詢問立委要求政府對維安過當道歉,劉揆回說,立委在立法院要他道歉,「我就沒有,這種事挺兩天就過去了」。
============
馬 政府的心態應該就像劉兆玄講的一樣,『撐兩天就過去了』。反正從頭到尾他們就沒有認真的想要回應學生的要求。翻開過去的歷史,馬英九就跟那些『泛藍高知識 份子』一樣,在這種時刻從來就不曾站在「人民權利」那一邊,反而總是選擇站在「國家機器」這一邊,『沒有國哪裡會有家』是他們終身的信仰。他們從來就不相 信他們以外的「個人」能作出「明智的選擇」,只能由他們這些「菁英」來決定一切。
這些『泛藍高知識份子』過去批評民進黨提出的台灣意識 「主張」是一種『恐嚇、壓迫』,但當國民黨執政,國家機器真的逾越法治國原則對人民進行『恐嚇、壓迫』,他們卻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所謂『對少數的尊重』 在他們的語氣像是『施捨給你』的,甚至「半認真」地討論『如果這時開個坦克車壓過去會怎樣』。
(我真的很懷疑這些人只是「半認真」的嗎?)
而且,以前的媒體可以宣稱是受到國家機器迫害的一份子,現在的媒體幾乎都是主動加入國家機器的共犯體系,努力地黨同伐異。〈野草莓學運〉如果沒有藉助Web 2.0的力量,恐怕就會跟當年的美麗島一樣,一面倒地被貶抑成『暴民』了吧。
話說回來,〈野草莓學運〉能不能達到目標,我不曉得。如同前面所說,現在的當權者從來就沒有站在民主自由這一邊,卻是台灣民主自由最大的Free-Rider,從這裡來看,實在叫人無法樂觀。
【相關閱讀】
地圖會說話.〈人先於國家〉
Evil Capitalism Heroes.〈不要拿國家當擋箭牌〉
意識形態咖啡館.〈【館友投稿】總統應該為警察執法過當道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