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1 18:28)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嫌蔡魁沒誠意?馬英九:願和反對黨對話。
前 總統陳水扁因案在今(11)天第五度應訊時終於遭到特偵組聲押,預料法院將准押。從卸任後一路出庭到到現在,陳水扁一直預言,現任總統馬英九將收押卸任總 統,果然成真。而馬總統其實也並未依其發言人所說的保持中立,而是馬不停蹄將國務機要費案卷證註銷機密,讓檢方辦案,日前在一項電視專訪中,更是以掌握案 情的姿態,暗示近日將有大突破。
陳水扁卸任還不到半年,除了忙著跑法院之外,還不時跟民進黨要求切割的聲音交戰,結果,在8月14日,由於瑞士司法互助來函要求協查兒子陳致中與媳婦黃睿靚的海外密帳,戳破了過去沒在海外藏錢的謊言,紙包不住火,陳水扁被迫主動退出民進黨。
但 是,陳水扁仍然試圖爭取同情,改走政治群眾路線,展開下鄉取暖大反撲,一方面批評司法不公,另一方面則是高聲要求民進黨要做他的後盾,暗示政治協商的解套 方式。民進黨在面對此一壓力,在連續舉辦三次群眾遊行其間過程中,逐漸確立「顧台灣」的優先路線,成功擺脫「挺不挺扁」的內部爭議,脫離扁全力糾纏的陰 影。
而馬總統的政府也沒閒著,一方面為了陳水扁走極端壞了二次江陳會談 的好事,很巧合地,各地檢方陸續在位有明確證據下,以外界批評的「押人取供」的方式聲押民進黨現任兩位縣長以及多位民進黨前朝高官,意圖造成寒蟬效應。另 一方面,馬總統也呼籲朝野對話,要求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會談。
相對比於陳水扁之受審,馬英九則是無時不刻企圖分化扁與民進黨、挑撥民進黨內部、切割民進黨與台灣人民的關係,推翻民進黨過去八年的執政路線。
以「雙英會」來說,當陳水扁已經面臨遭聲押之際,馬英九還在高談「雙英會」,軟硬兼施,算計的就是,讓原本已經是極少數的在野黨百分百屈服,完全起不了作用。
(資料來源:NOWnews.com)
勿使人民懷疑政治之手在操作司法案件
昨 天,特偵組以前總統陳水扁涉嫌侵占、詐領、收賄、洗錢、偽造文書等向北院聲請羈押。前國家元首遭聲押,是我國史上前所未有之事,此舉是否有其必要,以及是 否符合比例原則,確實值得商榷。有關司法實質審理,我們認為應該司法歸司法,公平審理,而程序正義能否確保,將牽涉到社會大眾對這場審判的觀感。
直到昨天為止,不僅特偵組羈押了九位扁案相關人士,嘉義縣長陳明文及雲林縣長蘇治芬也因他案遭到羈押。這些雷厲風行的羈押行動,有人質疑是衝著民進黨人士而來的,蘇治芬因遭羈押而絕食抗議,更引起支持者群情激憤。而且,羈押的時間恰好就在國共會談前後。
一般民眾不免質疑,幾個月來,包括國民黨出售三中案、國民黨首長特別費案等「藍案」都文風不動,「綠案」卻辦得急急如律令。
為什麼對待民進黨人士就要採取大牢伺候,而國民黨人士逍遙法外者卻比比皆是?難道,事隔十餘年,法院還是國民黨開的?
陳 前總統也好,陳、蘇二位縣長也好,以其政治地位而言,即使有犯罪嫌疑,也無須大陣仗地予以羈押。尤其是陳前總統應無逃亡之可能,所謂串證之虞更屬時機不 對。馬英九的特別費案,也是五年以上的重罪,為何當時不予羈押?今天,只要陳前總統罪證確鑿,檢察官大可直接偵結起訴,進入法院審理程序。
如果不此之圖,把相關人士一一羈押,以彌補罪證之不足,自然會給外界押人取供的質疑。這種粗糙的辦案方式,即使將來被告遭判刑確定,不信者也恆不信,反而會對司法形象造成莫大的傷害。
陳前總統遭聲押的命運,相較於馬英九的特別費案,實有天壤之別。在特別費案偵查過程中,馬英九享有陳前總統所沒有的禮遇,馬英九從未心生被聲押的恐懼。而起訴之後,法官也快速的作出相信馬英九說辭的心證,最後馬英九一審獲判無罪。
然而,這證明了馬英九的清白嗎?老實說,不信者恆不信。今天,大家看到了扁案的例子,恐怕會更加深信所謂的司法碰到馬英九會轉彎、司法碰到國民黨會轉彎之說吧。而如此手法,所加劇的社會對立,所虛耗的社會成本,誰來負責?
五二○以來,偵辦扁案的行動,便如火如荼地展開。經由羈押九位相關人士,又槓上開花出其他的案件,幾乎早已把陳前總統未審先判了。
將近半年來,特偵組儼然是照著藍營立委、電視名嘴的劇本來辦案,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每天對外洩漏案情,馬總統下令押人之說也不脛而走,要說背後完全沒有政治操作,誰能相信?
日前,陳瑞仁檢察官表示:檢察體系應避免辦案對象群組化;高等法院法官呂太郎表示:若執政黨、在野黨都有人涉及貪污案,結果檢察官捉到都是同一黨的人,雖然自認辦案有據,但難道沒有選擇性辦案的問題?陳、呂二人所言,其實是許多民眾的心聲。
此時此刻,重新執政的國民黨,正在馬政府的領導下,加速邁向終極統一之路。一名八十歲老翁在自由廣場自焚抗議馬陳會,正代表著台灣人民心中的怒火。
為了打擊台灣人民維護主權獨立國家的意志,馬政府、國民黨除了運用警察此一國家暴力工具,箝制言論自由、鎮壓抗議群眾,他們似乎還想用司法手段,一步一步地污名化本土精英、本土政黨。他們或許盤算著,本土精英鋃鐺入獄,本土政黨就會一蹶不振。
就台灣的現況而言,社會已形成兩極化,瀕臨撕裂的危機,而司法正是遏阻撕裂的最後防線,司法之獨立不受政治干擾,更是人民最高的期待,因此扁案固有待公平—包括程序正義—的審理,而其他有關案件,執政的馬政府更有責任尊重司法獨立,勿使人民懷疑政治之手操作司法案件。
2008-11-12(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